“在这里干活,每月有1500元收入,又学到了葡萄种植技术,家里的事儿也不耽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俺要靠勤劳的双手让日子越过越红火!”4月27日上午,在舞阳县保和乡漯河市瑞兴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乡楼宋村脱贫户杨爱花高兴地说,“依靠在园区学到的技术,家里也种了2亩葡萄,每年收入1万多元。”
据了解,杨爱花家有3口人,丈夫宋海前几年因病花去大量医疗费,加上女儿正在上学,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家享受到了多项帮扶政策,靠种植葡萄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行的保和乡纪委书记王海方介绍,现在有50多名贫困户在园区打工,每人每天收入在50元左右。这个占地面积1000亩的葡萄产业园区由漯河市瑞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导运作,采用“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两种发展模式,在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同时,还逐步做大乡村旅游业,并采取集体经济带贫、资产受益带贫、土地流转带贫、园区务工带贫等多种模式,让贫困群众能长期受益,确保持续稳定脱贫。
“园区使用集体经济项目资金80万元建设葡萄大棚,连续十年每年以所用资金10%的比例返还村集体,用于贫困户脱贫或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帮助群众早日奔小康!”漯河市瑞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昭满怀信心地说。
在建设产业园区方面,舞阳县围绕食用菌、花生、蔬菜、林果、生态养殖、劳动密集型加工六大产业,按照“一乡一园区,一村一基地”的工作思路,(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