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酒业集团全景
古人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贾湖,位于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一隅的小村落,曾经默默无闻,而一朝为人发现,当惊世界殊——
贾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被确认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贾湖遗址的研究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
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贾湖文化,作为九千年前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贾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古乐器——骨笛,贾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而这坛贾湖古酒,沉淀泱泱九千年,如今仍然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让人沉醉,令人痴迷,使人神往。
酿酒文化 贾湖源远流长
1999年至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帕特里克·麦考文与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张居中教授合作, 由张教授提供遗址上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成分分析,确认了这些残留物中含有一种酒类饮料的沉淀物,从而将人类酿酒史提前到了九千年前。
对于这一惊人发现,2004年12月9日,新华社转发了《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的“中国舞阳贾湖人九千年前已经开始酿酒”的学术文章消息。这是中国科技大学张居中教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帕特里克·麦考文博士联合研究的学术成果。2007年10月,这一成果在德国海德堡市举行的一次学术研究会议上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科学研究表明,早在九千多年前,贾湖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方法,酿造了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酒,成为世界酿酒历史文化中不可复制的瑰宝。
2017年末,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开播。这档节目的开篇,一声悠扬的笛音将观众拉向九千年前的中原内陆腹地一个叫贾湖的古村落,也向国内外观众展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
舞台上,国内知名音乐人蔡国庆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萧兴华倾情演绎着这支“人类历史上最早乐器”的前世今生,颠覆了人们对我国古代音乐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节的认知。节目以贾湖遗址发掘的骨笛开始,逐步展示了贾湖遗址发现的多个世界之最。其中,代表之一就是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实物,证明了早在九千年前,在贾湖生活的先人就已经掌握了利用粮食、蔬果酿酒的技术。
随后,《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央视大型文博栏目再次将镜头对准贾湖这块神奇的土地,贾湖文化研究热潮再一次被掀起。
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贾湖古酒的研究将中国造酒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这一发现和骨笛让我们对那个时代先人的生产、生活充满了想象:空中,群雁成行;水中,蛙鸣鱼跃;草丛中,野兔飞跑;水田里,黍稻飘香。贾湖人生活在自己的聚落里,或三五成群,静静观察着白髯老者给大家演示做酒的流程;或载歌载舞,在袅袅悠扬的骨笛声中构筑着心中曼妙的梦境。
传承古技 贾湖再出佳酿
时移世易。九千年后,我们把古老的贾湖酒文化通过现代能工巧匠的演绎再现于世人,并且一座现代化的酿酒企业——贾湖酒业集团在这块土地上正在逐渐崛起。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实践,古老的贾湖酒酿造技艺已经从一个纯粹的技法升华为一个创造性的文化表现,在中国白酒领域彰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对推动白酒酿造技艺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贾湖酒业集团作为贾湖酒酿造技艺的保护单位,近年来与国内知名科研单位强强联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此项技艺的保护和发扬。一是建造贾湖酒文化园,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贾湖酒文化的丰富内涵;二是高标准打造贾湖酒原粮基地,实现原材料的“专种、专管、专收、专储、专用”,建立了更加完善、科学的可追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三是技艺传承人王永亮选拔并培养优秀酿酒人才,将贾湖酒酿造技艺发扬光大。经过多方努力,2017年贾湖酒酿造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贾湖”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贾湖酒业集团处于黄淮名酒带核心位置,这里产的粮食积温时间长、淀粉含量高,是酿酒的优质原料;这里水资源丰富,温度适宜,十分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贾湖酒在酿造过程自始至终采用传统工艺,选用当地优质的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作为原料,采用自制大曲、入百年泥池老窖发酵,提古井“舞泉”的优质井水加浆,藏百年木制酒海内自然老熟,精心酿制而成。这些做法,造就了贾湖酒醇厚平和、香气浓郁、尾净余长的独特风味。
贾湖酒业集团高层作出战略部署,加强酿酒技艺创新和文化品牌创新。企业为进一步充实科技研发实力,从美国安捷伦集团进口先进仪器,加强对白酒品质的检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成立技术攻关组,在贾湖古酒配方基础上研制出贾湖原香型白酒,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上斩获金奖;突出地域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推出“中原味道”系列白酒,蕴含“河南话”、“胡辣汤”、“农民画”、“豫剧”等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曾任河南省省长的陈润儿在调研漯河市电商产业园的过程中,对“中原味道”系列白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创新发展 贾湖焕发生机
九千年前贾湖先民的智慧让人惊叹,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仿佛就在昨天。今天,传承文化信仰,发扬工匠精神,用心做好每一滴酒,对贾湖酒业集团来说仍然任重而道远。
走进贾湖酒业集团厂区,根深叶茂的香樟散发出阵阵清香,假山、莲湖等各类人文景观错落有致,千年古井“舞泉”在厂区里被精心保护……贾湖文化和现代酿酒工厂得到了完美结合,贾湖酒文化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3年12月,贾湖酒业集团投资7.5亿元,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
在贾湖酒业董事长张彪“建就要建最好酒企”理念的指引下,一座绿树成荫、亭台错落、白墙青瓦、古色古香的园林式企业展现于世人面前。不过,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贾湖酒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知道贾湖酒业在本质上的巨变,更鲜有人了解贾湖酒业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品牌塑造上付出的心血。
贾湖酒业在企业改建之初,就确定采用最具民族建筑风格的徽派建筑为基调,以彰显九千年贾湖文化的厚重。厂区的绿化也摆脱了一般工厂的做法,采用专家建议,从营造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生长的局域小气候入手,同时兼顾厂区美化,全新设计绿化方案。同时,为保证酒品的恒温恒湿保存,企业全新打造了上万平方米的地下酒窖,具有浓郁历史特色的木质酒海里贮存着几十年来各类不同的年份酒。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在谈到贾湖酒业变化时说,国内顶尖专家团队的智力支持,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使贾湖酒业无论藏酒规模、酒品质量,还是厂区公园化建设,都已步入全省白酒生产企业第一梯队,称得上是河南省“最美的白酒企业”。
金碧辉煌的贾湖文化园里,栩栩如生的贾湖先民酿酒场景,历史厚重的中国酒文化发展轨迹,历年来贾湖酒业产出的不同种类贾湖酒……浓厚的白酒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企业建成的立体自动化包装车间、国内一流的智能化温控制曲车间、近万平方米的地下恒温酒窖、科技研发中心、现代化酿酒车间等,拥有生产酱香、浓香、芝麻香、原香等不同香型白酒的能力,贾湖酒业整体实力已经达到了国内白酒行业的先进水平。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源泉,也是企业永葆常青的秘诀。贾湖酒业集团强力打造品牌文化,深挖贾湖文化价值。贾湖成立之初便定位于国家级园林式企业的目标,一举将集团成功打造成河南省首家集白酒研发、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白酒企业。企业斥巨资建立的贾湖酒文化园,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贾湖文化,被市政府评为三星级文化园区,并于2016年入选全国1000家工业旅游示范园区。漯河历史看贾湖、贾湖文化看酒厂的观念已经成为漯河人的共识。
悠久灿烂的文化,九千年的酒香,贾湖的快速崛起引人瞩目。2017年10月2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振兴豫酒暨白酒升级会议刚刚结束,时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豫酒振兴领导小组组长的刘满仓就到舞阳实地察看贾湖酒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他对贾湖酒业用心做事、专心做酒,投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重视人才和团队建设,致力于打造贾湖文化等做法大加赞赏。
市委、市政府对贾湖酒业的发展也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蒿慧杰曾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贾湖酒业召开漯河市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专题座谈会,贯彻落实“豫酒振兴”战略决策。此后,我市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白酒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白酒企业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舞阳县更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白酒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具体政策措施,从文化、科技、营销、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并在贾湖酒业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东风好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的贾湖酒业,美酒飘香,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正从沙澧大地走向全国,成为全省白酒行业的领头羊。
听远古笛音,饮美酒佳酿,品厚重文化,贾湖曰:试问天下,舍我其谁?
(本版图片由贾湖酒业集团提供)
现代化酿酒车间
现代化实验室
贾湖文化园
2017年首届贾湖酒文化国际研讨会
■文/本报记者 齐 放 王彦阳 版式/李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