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彩霞
当人体的一些功能因疾病、意外等原因受到影响时,康复治疗虽不能改变疾病本身带来的损害,却可以增强肢体功能,让患者恢复自信、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
市中医院康复科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成人神经康复、疼痛康复为主,凭借先进的康复设备、专业的康复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更多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充分发挥中医康复优势
作为院内重点专科,市中医院康复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康复团队,科主任张爱红从事中医康复临床30余年,多次在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进修,具有丰富的康复临床经验。在她的带领下,该科医护人员经过到省级权威机构进修培训,康复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获得众多患者好评。
该科内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擅长对中风、脑外伤、骨伤、脊髓损伤及其他疾患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痉挛状态、吞咽及言语障碍、颈肩腰腿疼痛等疾病的康复治疗。该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疗法结合,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配合针刺、艾灸、中药水疗、头针、微针、电针等中医治疗方法,形成独特的治疗优势。其中,“子午流注开穴法”作为特色中医疗法经常运用到日常康复治疗中。“‘子午流注开穴法’因时、因病、因人、因地制宜,从而准确、有效地调整患者气血平衡,恢复正常的时间规律,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张爱红说,像颈肩腰腿疼痛类疾病,通过找到特定的针灸有效点,一针即可达到缓解患者病痛的效果。
曾经有位男性患者王某,意外从高处坠落,造成多发性骨折、右上肢神经受损伤,出现上肢瘫软、感觉障碍,随后到市中医院康复科治疗。经过对患者认知、言语吞咽、运动功能等综合评定,该科为其制订了专属的康复方案。通过针灸、蜡疗、运动康复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两个月后,患者上肢能抬起。随后经过陆续治疗,患者手功能基本恢复,感觉功能恢复80%以上,患者及其家属专程送来锦旗和表扬信。
今年2月份,一位70岁女性患者张某突发脑梗塞入院治疗,留下右侧肢体偏瘫后遗症。考虑到患者病情不稳定,该科在为其制订专属康复方案后,安排康复治疗师每天到患者床边进行运动指导,一周后,患者病情状况稳定。该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针灸的同时增加其下肢肌力训练、上肢作业治疗、手功能训练,20天后,患者可以在家属搀扶下缓慢行走,1个月后,患者能自己上卫生间,自理功能逐渐恢复。
建立更专业的康复病区
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长期坚持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在市中医院康复科康复大厅内,随处可以看到医护人员用专业的技术、极大的耐心与满腔的爱心,帮助患者一点点找回丢失的功能、重拾自信心。“患者能够再度开口讲话、再次站起来、意识逐渐清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该科医护人员说。
为了给患者带去更专业的康复治疗,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市区五一路中段(原漯河市离退休职工医院)建立市中医院康复院区,开设拥有60张床位的康复病区以及颈肩腰腿疼痛、中医特色治疗门诊。“目前,新病区的中医特色门诊已经对市民开诊,其他专业科室在加快建设中。”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原文涛说,“我们将一如既往本着‘中医中药求特色、中西医结合促发展’的办院方针和‘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特长,为群众健康服务。制订详尽的优势病种康复流程、康复路径,进一步提升各种灸法、中药熏洗、六位贴敷等传统项目治疗水平的同时,我们加强腹针、头皮针、微针等针法的临床应用,让患者充分享受中医特色治疗的魅力和疗效。”
除了扩大、改善就诊环境,学习引进现代顶尖的康复理疗业务至关重要。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市中医院始终坚持靠大联大,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充实院内专业技术和人才梯队建设。下一步,市中医院康复科将引进或聘请省级以上的康复专家到新院区定期坐诊查房、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等,并积极选派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师到上级医院进行专业培训,以中医传统治疗优势为依托,用现代康复技术和先进的康复设备做支撑,不断突破创新,打造具有周边影响力的中医康复品牌,提高竞争实力,力争成为引领漯河康复的排头兵。
市中医院康复科团队。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