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长刘尚进在接受省政府网站采访时说,去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我们河南粮食大省、农业大省擘画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宏伟蓝图。特别是总书记在讲话中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漯河作为粮食主产区和中国食品名城,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理应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刘尚进说,漯河年均粮食产量180万吨、年加工转化600万吨,生猪规模养殖达到90%以上,食品产业集中度高、体量大、名企多、链条长,去年食品产业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达到4.5:1,是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去年以来,漯河把“三链同构”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抓手,系统谋划了《关于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把“三链同构”细化为47项具体工作,形成了有目标、可操作、能落地、可考核的路线图、责任状,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漯河食品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今年,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到漯河检查调研时,对漯河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漯河据此出台了《推进“三链同构”加快食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分解》,对25项年度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与《工作部署》一起形成推动漯河市食品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坚持集群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
刘尚进介绍,通过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持续实施“小升规”“十百千”亿级企业及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持续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持续推进企业“三大改造”、持续围绕食品产业细分领域建设专业园区、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六大举措”,全面推进“六个打通”:一是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食品机械产业。规划建设的智能食品装备产业园一期标房已经竣工,部分企业已经实现入驻。(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