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二是打通食品产业与造纸等产业,发展食品包装产业,推动食品包装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三是打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发展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医用食品,逐步引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微康生物益生菌粉今年可达到300吨,食品微生物研究院和食品微生物产业园正在启动。四是打通食品产业与盐化工产业,培育高端、绿色食品添加剂产业。金大地总投资56亿元的60万吨食品级、医用级、注射级小苏打项目启动建设。五是打通食品产业与物流产业,发展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食品物流产业。积极建设第四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全省10家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中漯河有6家,是全省唯一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六是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着力发展宠物食品。美国嘉吉20万吨预混料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
坚持高端发展,着力提升价值链
刘尚进说,一年来,漯河市围绕食品产业高端发展,做好创新、质量、品牌“三篇文章”,着力提升价值链。
在强化创新引领上,一是建设食品产业研发创新基地。目前共有市级以上食品研发平台7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4家,去年仅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就新增了11家。二是建设食品产业产学研融合示范区。建成3家市级食品公共创新平台、1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三是建设食品产业人才集聚地。出台落实招才引智政策,支持本地高校增设食品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人才。
在强化质量提升上,一是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力争今年全市所有县区成为省级及以上食品安全示范县(区)。二是设立市长标准奖。对主导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和组织给予奖补。主导和参与了近百个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三是深化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战略合作。编制标准化战略发展规划、食品安全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等1+N体系,最终建立起高于国家标准的食品特色标准。四是建设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五是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参评市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及国家级奖项,落实相应激励政策。六是培育检验检测产业。整合全市检验检测资源,加快建设食品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
在强化品牌培育上,现有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0个,河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91个。2019年新注册商标5873件、增长78%,万人拥有量跃居全省第3。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165个。
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供应链
漯河市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供应链。一是提升源头供应质量。推进“四优四化”和订单化种养,全市实行专收专储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09.9万亩,占比47.4%。二是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大力推动小麦产业联合体建设,实现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小麦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科院和小麦育种专家等五个层面的深度合作,形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投资70亿元建设食品文化小镇和盐文化小镇,春节后均已开工建设。三是提高供给效率。办好中国(漯河)食博会,发展壮大食品电商,支持骨干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引进专业化供应链企业成立供应链综合商业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大宗食品原料采购联合体。
刘尚进介绍,经过一年多来对“三链同构”的持续探索,漯河市食品制造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今年以来,漯河的食品产业生态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特殊的样本、窗口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和立体检验,由于产业闭环、生态完善,大量原辅料等生产要素在漯河区域内实现配套,加上各级惠企政策即时落地,全市食品企业和食品包装、物流企业节后得以迅速协同复工达产。
刘尚进说,“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信心,持续深化‘三链同构’,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强化头部企业和产业生态培育,进一步擦亮中国食品名城底色,为我省食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河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