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要持之以恒坚定生态自觉
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两山”理念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真正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观大势、顺潮流,谋创新、开新局,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着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要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通过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分类整治燃煤锅炉、发展清洁能源、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实施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等手段,倒逼生产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要坚定不移抓好生态保护
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美底色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好、利用好漯河生态资源优势,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突出规划引领、系统推进、依法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绿色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把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落实到考评体系的完善和刚性执行中去,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围绕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清主次、把牢关键,聚力攻坚、全力突破,不断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努力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老百姓提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治气上,科学治污、精准管控、合力攻坚,突出抓好“三散”治理、禁燃禁放禁烧、机动车尾气治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挥发性有机物防治等专项整治,确保城市上空蓝天常驻、空气洁净。在治土上,大力推进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加强固体废物排查和整治,推进受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应用技术试点,全面提升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水平。在治水上,从严压实“河长制”责任,着力打好黑臭水体歼灭战、断面达标攻坚战、水质提升持久战,让水质一年比一年好、水环境一年比一年优。要强化环保督查执法,深入开展督察督政专项行动,保持严管、严查、严处的高压态势。要全面实施河湖林草综合治理,依托沙澧河穿城而过的天然优势,围绕“水”“绿”两大主题,沿河布绿、围桥造景、设景建园、开辟绿洲,持续做好“河”“湖”“桥”“绿”四篇文章,把漯河的历史文化、汉字文化、河运文化、桥梁文化融入水城建设,全力打造水在城乡中、城在森林中、林在水系中、桥在画卷中、人在美景中的公园城市,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城市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彰显漯河宜居宜业的城市形象、一步一景的美丽印象。
要凝心聚力营造社会氛围
让绿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人享有绿色,就需要人人共护绿色。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企业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愿景,勇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经营,做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每个公民要树立节约节能理念,践行简约适度、低碳生活,传承绿色好家风,做生态文明的捍卫者。要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引导公众将生态环保意识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愿和行动,大力倡导“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设美丽中国,你我都是行动者;逐梦生态沙澧,大家都是建设者。让我们携手再出发,聚力共前行,家国一体、上下同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宜居宜业的中原生态水城为目标,打赢打好“四水同治”“绿满漯河”“污染防治”等攻坚战,持续提升漯河的“颜值”“气质”,让更多的人纵情绿水青山,享受蓝天白云,呼吸洁净空气,在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中奋力谱写新时代漯河奋勇争先出彩添彩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