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6月5日 星期

成都地摊经济观察


关上一扇“门” 就会打开一扇“窗”

一排绿色“地毯”、20个固定摊位、每个摊位摆有一个黄色号牌……记者2日在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太平园中三路看到,近百米长的绿色“地毯”上,售卖水果、凉粉凉面、煎饼、卤菜的摊位整齐排开。

3月15日,成都市出台文件,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占道促销……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同时,临时占道经营需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工作。

这一政策出台后,当地开始一步步探索如何在为流动摊贩“松绑”之余让他们规范经营。

簇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正国说,想要在该处摆摊的商贩,要到街道办进行实名备案,学习相关法规并签订经营承诺书后便可发放临时占道经营证,食品加工的还需办理健康证。临时占道经营证根据不同时段标记为3个颜色,早市是绿色证,午市是黄色证,夜市是蓝色证。

“目前这20个摊位共有47个摊主在不同时段出摊,其中9位摊主是困难户。摊位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后,更能规范经营。”刘自强说。

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五月中旬以来,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在街口设置了九个“天府集市”大棚,为有摆摊需求的水果、茶叶、点心等经营者提供免费场地。

“一些商贩受疫情影响而关门,天府集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创收场地,申请人要提供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材料,保障商品质量。”黉门街社区工作人员方辉雄说。

在一家卖香酥饼的摊位上,摊主白小虎把公司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摆在旁边。王阿姨是附近的居民,2日下午,她在白小虎摊位上买了些点心,“他们证照齐全,对我们来说买得方便又放心”。

能否告别 “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地摊”“夜市”在让城市重新找回烟火气的同时,也带来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社会成效。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截至5月28日,一系列“柔性政策”使就业人数增加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军观察认为,成都推出的这些引导城市有序复苏的创新举措有上位法的依据,是政府部门在疫情防控状态下探索城市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体现,既坚持了依法行政又兼顾了合理行政。

“最早的商业就是地摊、游商游贩和集市,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不会消灭‘地摊’这种商业形态。它们弥补了大型超市和网上购物所不能满足的某些功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业进说。

在成都,“柔性执法”深受市民追捧,但环境卫生、噪音扰民、产品质量等也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刘业进认为,发展地摊经济必须遵守公序良俗,即不得损害公共和私人利益,把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降到最轻程度。除了改变“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外,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探索透明、规范、制度化的解决办法。

“以往,我们对非门店经营这种业态管理不足且容易激化矛盾。此次疫情从另一个程度上打开了城市管理的‘政策之窗’,相关部门应该抓住这次契机,对传统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做出调整,彻底改变‘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管理方式。”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勇认为。

对此,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刘践介绍,地摊经济的发展,正在推动城市管理的执法方式由严格禁止向规范引导转变,由简单驱赶向宣传教育转变。当地在两个多月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政策和机制。比如对占道摊区分类分时管理,即城市主干道、重要交通节点、医院、学校等周边不允许摆摊,中小街道、背街小巷、居民区等允许有序摆摊;在交通高峰时期错峰摆摊等。

作为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创新之举,地摊经济往何处去,这成为城市管理者、临街餐饮店、流动摊贩等参与方最关心的问题。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哲认为,目前的“地摊”“夜市”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未来要成为长久存在的经营业态之一,还需要往规范化方向发展,但这绝不仅是城管一个部门的事情。“食品安全、安全隐患排查等涉及市场监管、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后也有可能将流动摊位固定下来,向场地经济发展。”罗哲认为。

据新华社成都6月4日电

这是6月2日在成都市太平园中三路拍摄的临时占道摊点。

精细化治理玩转“马路上的生计”

在成都,分布在街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在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把这种“接地气”的经营活动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缝对接。尤其是夏日夜间经济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让成都的“烟火气”成色十足。

在2个多月的实践基础上,成都市于5月28日出台“升级版”政策,进一步规范“马路经济”,提出“八项机制”,明确了摊点在哪儿摆、何时摆、怎么摆、市民出现投诉怎么办等具体办法,以制度化的方式找到治理城市与方便群众的平衡点。

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刘践说,成都建立了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从事食品销售的经营者,必须实行“一桌一垃圾桶”,确保地面无白色垃圾和餐厨垃圾。

而针对前期占道经营中一些点位出现的噪音、油烟扰民现象以及食品安全等隐患,成都市加大监管力度,由城管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和现场快速处置机制,并常态化排查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商家也自觉参与到规范经营的行动中来。在成都城管新政出台后,社区和商家联盟统一安装了雨棚、放置了花箱、制作了店招,每周请专人清洗地面,大家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优美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市民满意度,对于经营者,成都正在建立“三单制”警示机制,第一次违规会发放“粉色”宣传单;第二次违规予以教育提醒,发放“黄色”提醒单;第三次违规予以容错纠错,将发放“白色”行政处罚告知单。

其中,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就是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环节。摊位的安排上坚持“一街一策、一点一策”的原则,例如,离居民区近的点位,不能设置油烟大、噪音大的摊位;还要避免“同业不公平竞争”,水果摊不能摆在水果店的旁边等。

6月2日,市民在成都市太平园中三路临时占道摊点选购食品。

6月2日,商家在成都市太平园中三路临时占道摊点准备食品。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