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7月31日 星期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庞灵艳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天性,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而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上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更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把语文课堂营造成艺术的舞台,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艺术性。

人们常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种艺术享受。”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所独具的创造力和审美力,也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注重更新教学观念,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深圳辅导学院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刘显国主编了《课堂教学艺术丛书》,他从教师的备课、语言、提问、组织教学、课堂结尾等方面做了大量专题讨论,集中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及这种艺术的集中体现。

好的教材内容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民间有谚语:“不是蜜,却能黏住一切。”叶圣陶先生曾著文呼吁: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展现语言艺术呢?

首先,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触发学生的兴趣,借助艺术的翅膀让教学语言产生神奇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一、精雕细琢,巧妙比喻。一个看起来很平常的词,如果使用巧妙的比喻,就会感觉格外富有情趣。教师的语言可以有意识地运用生动的比喻,让学生觉得语文教师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各种话语娓娓道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不同的情景,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学生又怎会不爱呢?

二、形象化的说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形形色色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教学中要选用精彩的例子,或形象描绘,或旁征博引,或深情讲解。教师用艺术性的语言带领学生去领略未知的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三、运用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形象化的态势语言能让人倍觉亲近。青少年思维简单,习惯从感情角度认识事物,因此教师用形象化的态势语言对教学大有裨益。教学中,教师讲到重点时,可配合手势提高或降低语调,激发学生兴趣,振奋学生精神;讲到精彩段落时,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眉飞色舞”,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到悲伤之处,可用哽咽低沉的语调缓缓道出。润物无声,但效果已现。

四、善用富有表演性的眼神、面部表情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情趣。在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教师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中,面部表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卡连柯曾说:“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能成为好教师。”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就是心灵的镜子。在讲台上,教师的面部表情一直都是很直观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到。

其次,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要做到知识的准确性、语言的规范性、积极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要确保知识的准确性。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因此知识的准确性就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因而老师上课时,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讲述新课,是遣词造句还是讲解概念定义,是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演绎,还是对问题判断、分析,都应该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心灵之窗,让他们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教学语言要有规范性。教师在教学中所用的语言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无论是句子或语段,还是语序和词语的搭配,都应符合普通话的语法习惯。若教师自己读错字音、解错词义,或者说话语病多、口头禅泛滥,势必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要讲究规范化。为人师表,要把话说通、把课堂做严谨,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效果。

教学语言要有积极的启发性。学习是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完成的,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再次,教师的课堂要充满激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要能与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忧同愁,善于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教师在课堂上娓娓道来的语言,要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教师充分融入角色,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可能会激情飞扬。

最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效果,视频、图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再现情境,使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积极锤炼教学语言,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寓教于乐,就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作者系召陵区实验中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者:孙春成

2.《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主编:李晓明

3.《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8226;大夏书系》作者:雷玲

4.《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作 者: 沈龙明,肖建红

5.《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作者:余映潮

6.《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作者:余映潮

7.《于漪课堂实录》

8.《魏书生作文示范课堂实录》

9.《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10.《钱梦龙与导读艺术》(钱梦龙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11.《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于漪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12.《语文教学案例评选》(史大明主编 学苑出版社2007月第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