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7月31日 星期

雨后野菇 小心有毒


当前天气炎热、雨量充沛,雨后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最近一周,市二院连续接诊多位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患者。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市二院急诊科医生周严威对毒蘑菇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教育。

野生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是指食用后能引起中毒的蕈类,又叫毒蕈。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有毒蕈类达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其毒性成分复杂,中毒症状因毒性成分不同而不同。

中毒类型(按照症状分为以下6种)

1.胃肠炎型:这是毒蕈中毒的最常见类型。中毒的潜伏期短,一般多在食用后10分钟到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伴有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继而出现消化道出血、脱水、血压下降、休克等。

2.神经精神型:毒素类似乙酸胆碱的毒蕈碱,潜伏期为1~6小时。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幻觉、惊厥、抽搐、昏迷等,个别病例因此死亡。

3.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竭。部分病例出现紫癜,甚至呕血或便血等。

4.肝脏损伤型:潜伏期为6~48小时,以中毒性肝损害为突出临床表现,严重者伴全身出血倾向,常并发DIC、肝性脑病。毒伞肽类和毒肽类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死亡率高达90~100%。

5.呼吸循环衰竭型: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表现为急性肾衰竭、中毒性心肌炎和呼吸麻痹,死亡率高。

6.光过敏皮炎型:当毒素被消化道吸收后进入人体,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的敏感性增高,凡日照部位均可出现皮炎。一般食用后1~2天发病。

中毒后怎么办

对毒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一般采用排毒、对症与支持疗法。万一误食毒蘑菇,要趁患者神志清醒时及时刺激催吐,并尽快就医。周严威提醒,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就是不要擅自采食野生蘑菇。

■专家链接

周严威,市二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主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从事急诊急救十余年,擅长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曾获漯河市院前急救先进个人称号,获国家级科技成果1项、市科技成果1项,发表论文6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