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说到底是要稳住耕地特别是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地之不存,粮将焉附?没有了耕地,“藏粮于技”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满足14亿人对农产品不断提高的需求,我国现有耕地已接近承载力极限。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下,我国耕地总量呈现减少趋势,自然灾害损毁以及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等,又使耕地质量下降,但国民粮食消费却持续扩大,粮食供求中长期都是“紧平衡”。人要吃饭与耕地有限之间的紧平衡,要求我们时刻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在保有耕地数量同时,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对我们这个世界人口大国,土生万物,最重要的是生粮食;地发千祥,不长庄稼就不祥。守住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必须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趋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遏制耕地“非农化”,更要防止“非粮化”“非食物化”,耕地主要用于生产粮食和多元化食物,主要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首先要确保用于粮食生产,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只能生产粮食作物,三大谷物播种面积只能增不能减。必须纠正把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对立起来的倾向,坚决制止一些地区大量占用耕地植树种草、挖人工湖、造湿地的行为。
耕地红线是高压线。全国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耕地红线意识,当前要按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农村耕地“八不准”进行到底,落实不打折扣。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近日示警,农村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正从局部地区向全国范围、从普通房屋向楼房别墅、从农民自住向非法出售、从单家独户向有组织实施蔓延;不能让法律制度成了“摆设”“稻草人”,一些地方对土地违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巧立名目违法占用耕地建房,对此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依法追究。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