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张玲玲
图/本报记者 范子恒
“闫书记是个实在人,给俺村办了很多实在事儿。”日前,记者在临颍县石桥乡吴刘村采访时,提及驻村第一书记闫奇,村民们赞不绝口。
闫奇是市人大常委会选工委办公室主任,2017年11月被选派到吴刘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坚持把扶贫工作当事业干,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在吴刘村村室对面的扶贫被单加工厂,记者看到一派热闹景象:伴着电动缝纫机发出的“嗒嗒”声,十多名妇女坐在缝纫机前,给半成品被单缝边、贴商标……而在2019年9月之前,这里还是一座废弃房屋。吴刘村有加工床单、被罩的历史,根据村内大多数贫困户有缝制经验的实际情况,闫奇产生了利用废弃房屋建造被单加工厂的想法。
工厂建成开始生产了,销售成了摆在闫奇面前的一道难题。闫奇没有灰心,一方面,他和村干部四处联系厂商,解决订单问题;另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将厂商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针、每一线上。慢慢地,被单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了、产品质量上去了,订单也多了起来,生意越来越红火。
村民邵志晓是被单加工厂的一名工人,也是闫奇分包的脱贫户。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邵志晓不能干重活。被单加工厂成立后,她来到厂里叠被单,挣到钱后又买了台新缝纫机,开始学习缝被单。“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有了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了。”邵志晓说。目前,被单加工厂有工人近20人,大多数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月收入2600元。
疫情期间,为了确保被单加工厂停产不停工,闫奇和村“两委”千方百计联系货源、争取订单。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由村干部将原料送到每家每户,由贫困户在家作业,保障贫困户疫情期间收入不下滑。
“作为吴刘村第一书记,我要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闫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两个路灯离俺家都有点远,闫书记知道后,自费在俺家旁边装了一盏太阳能路灯。”76岁的村民刘春全言语间充满了感激。
闫奇始终坚持把村民最关心的问题融入具体工作之中,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闫奇充分发挥联系市人大代表的优势,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爱心助学”“送健康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邀请市万安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多名医护专家为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受益群众300多名;先后两次协调企业对新入学的1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捐助;组织开展重阳节爱老敬老活动,2018年、2019年重阳节先后两次为村老龄协会捐款4000元;协调市卫健委、市中心医院为村卫生室捐赠价值数千元的医疗器械;积极协调经费,为村内新修下水道200米,硬化路面600平方米……
今年3月份以来,闫奇共协调资金70余万元帮助吴刘村完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村内入户道路已修建完毕,新栽绿植300余棵;投资20余万元的扶贫车间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施工……一件件实事点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闫奇先后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评为2019年“过硬好党员”、被市选派办评为2019年上半年“扶贫之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因表现突出被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
闫奇(左二)看望生病的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