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薛宏冰 图/张林军
核 心 提 示
法槌千钧除黑恶,公正司法护平安。7月29日上午,郾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3·26”涉黑团伙案,首犯吕恩赐数罪并罚获刑24年,处罚金人民币107万元,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犯罪组织其他成员分别被判处16年至1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部分成员并处数额不等的罚金。一个人数众多、称霸一方、严重危害当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社会管理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被连根拔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是继“8·01”涉黑案、“1·26”涉黑案后,我市攻破的又一起重大涉黑犯罪团伙案件。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扫黑办协调各有关部门集中优势资源,以“破案攻坚”开路,以“打伞破网”断根,以“打财断血”绝后,以“问题整改”提质,一个个大案相继告破、宣判,不仅彰显了我市扫黑除恶的必胜决心,也是我市对决战决胜扫黑除恶收官年的重大献礼,更为社会和谐稳定及长治久安打下了良好基础。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建涛,市政协副主席、郾城区委书记周新民,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松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连东和市扫黑办领导到法庭慰问参审人员。
郾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案件研讨会
严格庭审安检
庭审现场
郾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案件新闻发布会,介绍案件审判情况
“黑组织”罪行罄竹难书
自2002年以来,以吕恩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以家族、宗亲为纽带,多次采用暴力、威胁、恐吓、滋扰、纠缠、聚众围堵造势等手段,祸害乡里、称霸一方,逐步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组织内部有一定的纪律要求和分工。
为树立强势地位、攫取非法经济利益,以吕恩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把持、侵蚀农村基层组织,大肆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妨害公务、强迫交易、故意伤害等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涉及罪名9个、犯罪事实22起、违法事实7起,严重危害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社会管理秩序。
在指控中,检察机关这样描述:“危害一方社会治安稳定的毒瘤。”“代替行使公权力,在舞阳县北部及周边县乡做大成势,称霸一方。”“在组织非法采矿、违法建设中,造成重大责任事故,草草赔偿了事,逃避法律追究。”
2018年3月26日,经过缜密侦查,舞阳县公安局成立代号为“3·26”的专案组,正式对以吕恩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立案侦查。为确保案件公正审理和排除干扰,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案件在郾城区起诉、审理。
党政引领 强化保障
有黑必扫,除恶务尽。
对这样一个罪行累累、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组织”案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蒿慧杰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案情汇报,多次做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多次主持召开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四长”会议,统一思想,并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推动案件办理。市扫黑办先后十余次组织政法部门召开协调会研判会商,解决存在问题。
为保证庭审顺利进行,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专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现场指导、审判指导、公诉指导、律师指导、安保维稳、后勤保障6个小组,并组织纪检、宣传、民宗、消防、电力、卫生及政法部门等18家单位,全方位做好该案的庭审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庭审顺利进行。整个庭审过程秩序良好,受到省扫黑办派员指导庭审工作领导的充分肯定。
非常时期,非常庭审。该案审判阶段恰逢疫情防控期间,郾城区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制订周密详尽的庭审及保障工作方案,采用“线上”加“线下”方式,借助远程视频、多媒体示证等科技设备,助力扫黑战“疫”,取得了良好效果。
过硬团队办理铁案
“3·26”案件是郾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起涉黑案件,涉案人数众多、案情复杂、证据材料量大,仅案卷就有160多本,还不包括音、视频资料。
为把案件办理成铁案,郾城区人民法院在全院选拔、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和干警组成审判团队,由常务副院长担任审判长,刑事庭庭长、员额法官担任审判员,全力攻坚案件审理。该审判团队包括书记员在内,均为中共党员,确保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因案情重大、复杂,证据体系庞大,梳理事实、归纳证据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为确保案件公正审理和排除干扰,该院审判团队全员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连续加班加点阅卷审理,在连续40多天高强度工作后,确定庭审方案,并制订了周密的庭审应急处置预案。
2020年7月10日至13日,郾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吕恩赐等30人涉黑案件。
从7月10日开始,庭审持续了整整4天时间,整个审判团队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始终不敢有一丝松懈。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庭对检方指控的9项罪名29起违法犯罪事实逐一审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及被告人近亲属等分区参加旁听。该案的30名被告人悉数到庭,接受法律的庄严审判。庭审过程张弛有度、流畅规范,多名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法庭是一个讲法释理的地方。庭审中,法庭依法保障了诉讼各方的诉讼权利,法官充分听取了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确保案件公正裁判。
随着庭审结束,面对如此多的罪名指控和涉案人员,如何定罪量刑,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
为严格依法判决,郾城区人民法院审判团队对如何认定犯罪事实反复讨论,严格落实证据裁判规则,对控辩双方向法庭提交的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逐件梳理,并逐一审查其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为犯罪事实的认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为确保裁判文书文字表述无误,郾城区人民法院抽调多名干警组成工作小组,历时15天,加班加点,反复斟酌、校对文书内容,最终形成186页长达10万余字的判决书。
7月29日,该案公开宣判,郾城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吕恩赐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非法采矿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妨害公务罪、敲诈勒索罪、开设赌场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4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罚金107万元,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犯罪组织其他成员分别被判处16年至1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部分成员并处数额不等的罚金。
当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建涛,市政协副主席、郾城区委书记周新民,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松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连东等到法庭慰问参审人员,并在郾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电子大屏幕观看了庭审同步直播。李建涛对该案高效的审判、庭审的服务保障和审判庭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等给予充分肯定。
“高效的审判,来源于高效的配合。”市扫黑办一名负责人说,为保障庭审顺利进行,郾城区人民法院上下坚持“一盘棋”理念,凝心聚力,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小法院”审理大要案的新标杆。
正义的审判永不缺席
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法律仗。
为打好这场战役,郾城区人民法院全力以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扫黑办、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法院的精心指导下,攻坚克难,确保将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通过审判彰显法律权威,用审判成效检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蛇打“七寸”,根治要挖“根”。为摧毁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该院充分适用资格刑、财产刑,对犯罪组织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涉案财物依法做出处置,对25名被告人判处没收财产或罚金处罚,切实达到“打财断血”目的,降低其再犯可能。同时,把“打伞破网”与“反腐拍蝇”结合起来,对案件侦办中发现的涉伞线索,已移交纪委监委处置,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案件的庭审是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案件的裁判是对法官责任与担当的考验。郾城区人民法院始终将案件质量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完善案件定案把关体系,严把“3·26”案件质量关,严格审查,严把案件定性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法律文书质量关,严格政策界限,妥善处理涉案财物。
一审宣判后,为及时回应群众关注,郾城区人民法院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记者和社会公布该案相关内容,并通过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郾城区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微博公布判决相关内容。判决内容公布后,迅速引起网友热议,不少受害群众纷纷称赞:“扫黑除恶大快人心!”
“正义的审判永不缺席。该案的成功审结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扫黑办协调各级政法部门鼎力支持、通力协作、强力攻坚的成果。”市扫黑办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将按下乘胜追击、决战决胜的“加速键”,坚决把黑恶势力打深打透、铲除殆尽,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通过远程视频旁听案件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