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工作绩效与报酬相统一、约束监督与关爱保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该经验和做法入选全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典型经验100例。
创新服务举措
打通“最后一公里”
坚持上下联动,健全便民服务机制,致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搭建“三级服务”平台,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产业集聚区党群服务中心、颍南集体经济工业园服务中心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综合体4个;投入资金6000万元,新(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80多处,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五办”服务制度,为党员群众提供现场办、代理办、协助办、介绍办、全程办服务,有效提升了村级服务群众水平。
设立乡镇管理区工作站,干部下沉到一线服务群众。以乡镇管理区为单位,在乡镇中心村建立党群服务工作站,承担辖区内党群服务、社会管理、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任务,真正让干部多跑路办实事、群众少跑路办成事,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化解了不安定因素。目前,全县已设置工作站64个。
探索“六项措施”,实现村集体有钱服务。把村级组织“有钱办事”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推进,采取盘活资源、村庄治理、龙头带动、市场经营、服务创收、资本运作六项措施,突出“党建+园区”,投资1亿多元,在3个工业园区和2个近郊乡镇建设占地1000亩的5个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覆盖80%以上行政村,着力破解村级集体增收难题,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
创新村级管理
推动治理上水平
围绕加强村级组织“带动发展、服务群众、以法治理”等能力建设,创新开展“转作风、强基层、扫黑除恶治乱逐村(社区)行”“村官直审”“民情夜市”等活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推进“转作风、强基层、扫黑除恶治乱逐村(社区)行”活动。按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无乱固基、基强发展”的原则,2000多名干部下沉121个村,逐户走访,集中治理,整顿基层组织49个,化解矛盾纠纷175起,使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
开展“村官直审”,倡树清风正气。研究出台《关于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意见》,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村官直审”工作,对全县367个行政村的财务管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资管理”执行情况等事项进行规范审计。目前,该县已审结191个行政村,审计资金3.37亿元,移交问题线索38条。
创设“民情夜市”,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乡镇牵头、村级为主、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民情夜市”活动,及时解决村内存在的矛盾纠纷、信访突出问题、安全生产隐患等。截至目前,该县通过“民情夜市”搜集民情民意1300余条,为群众解决热点民生实事500余件,有效化解了近1500起矛盾纠纷,有力推进了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韩 静 王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