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四城同建”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体系复杂,涉及面广。如何找准突破口、切入点,巡察人员感到“压力山大”。
“不能把巡察等同于业务检查,要聚焦政治巡察,从政治上去查找问题……”市委第二巡察组邀请“四城同建”政策制定者现身讲解,与每个“城”的指挥部负责人面对面座谈,迅速找准定位、明确重点,以“四城同建”的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3天内制订政治巡察清单,为接下来的巡察工作下好“先手棋”。
“尖兵”勇出击
“利剑”显锋芒
对照市委部署,卡紧监督标尺,市委巡察组16名精兵强将深入项目一线,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问题“三个关键”,实行“三对照、两看清”(对照政治巡察要求、对照市委文件要求、对照反“四风”工作要求,看清表面问题、看清深层症结)。每到一个项目工地,巡察干部都按照分工迅速开展工作,查阅资料看投资,拍照留影看进度,组织座谈了解干部作风,找“病灶”、查“病因”。
“谁能想到这么漂亮的水系工程还有‘夹生饭’!”在实地察看幸福渠生态水系工程后,巡察组发现,作为我市“一带两河 五脉十湖”生态水系规划的重点项目,水系连通工程本该完工的渠首闸处管理用房和上堤道路迟迟未动工,不仅影响幸福渠用水安全,也给周边群众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巡察组立即下达了立行立改通知书,要求有关部门限时整改。经过3周的紧张施工,配套管理房主体完工,上堤道路投入使用,生态水系真正实现了连通。
这样的巡察故事还有很多。为了弄清项目情况,巡察人员把工作场地延伸到项目工地,用两星期的时间里走访400余次、暗访7次,跑遍了340个项目。巡察人员每晚7点准时开碰头会,加班加点梳理线索、分析问题。巡察人员先后听取了50个责任单位党组织的专题汇报,召开了4个指挥部座谈汇报会,下发了立行立改通知书、情况说明通知书15份,用政治巡察的监督“铁尺”一寸寸“丈量”“四城同建”领域的问题和偏差。
巡察促发展
群众得实惠
7月7日,市委召开“四城同建”专项巡察暨观摩讲评会,全市县区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四城同建”指挥部全体成员到会,现场认领问题清单。
巡而不改不如不巡。7月15日,市委成立七届市委第十一轮巡察整改专项调研督查组,全程跟踪、指导“四城同建”专项巡察整改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走访的“双印证”方式,挤掉“水分”,见到“干货”,让整改工作见底见效。
赣江路新建工程中山路—燕山路段,在整改问题反馈后仅用两个月时间就达到通车标准,解决了困扰周边群众两年多的问题。由西城区、沙澧河建管委负责建设的新建丹江路桥项目,在专项巡察问题反馈后,9月21日大桥建成通车,比原定的12月底通车提前了两个多月。
截至9月中旬,巡察交办的62项2019年未完成项目已全部整改完毕,其中有4项列入2020年续建项目;2020年“四城同建”303个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60个,完成投资145.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4%;项目建设后劲十足,仅食品名城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就有41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投资总额153.9亿元。数字体现了广大干部齐心协力转变作风、科学推进、赶超进度、降低损失的成果,体现了巡察促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初心。
“从中心大局找准定位,以政治监督体现担当。巡察工作者要自觉服从服务全市大局,切实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漯河奋勇争先出彩添彩绚丽篇章。”市委巡察办主任秦学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