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颍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布局,持续弘扬“六拼精神”,聚力“民生攻坚”,全面加快“两城一区一基地”建设,奋力在全省县域经济新一轮大发展中争先进位,推动全县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荣耀,见证着临颍城市的魅力。临颍县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4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等十余项国家和省先行先试工作在临颍开展。
谋局蓄势 持续创新
着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壮大工业经济。始终把工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借助集聚区建设平台优势,坚定不移打造平台、招大引强、大上项目、育强产业、创新升级,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平原农业县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做优做强产业发展平台。以23.72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为主体,规划建设了9.9平方公里现代家居园区和9.8平方公里现代物流园区,构筑了43平方公里“一体两翼、三区联动”产业发展载体。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措施。坚持招商引资“四种方式”;坚持“一票肯定”考评机制,发挥好招商局专业招商人员、乡镇党委书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招商大使“四个主力军”作用,创新项目落地“四种模式”;坚持“大项目单选址、小项目进标房”的原则,实施国有公司代建、经济强村自建、房地产企业转型、承建政府工程企业共建等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探索低效用地盘活“四种途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依法依规、以用为先,因势利导、企业自主”的原则,摸清底子、一企一策,探索出“政府依法回收、政企合作建设、企业自主改造、限期新上项目”四种途径,有效盘活低效用地,推动集约高效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构建了以休闲食品产业为核心,现代家居、精密制造、绿色装配式建筑3个产业齐头并进的“1+3”产业发展格局。创新推动工作落实机制。健全完善项目分包机制,建立健全“三联四包”制度,县级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分包领导、一个代理服务单位、一个推进台账、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快建设、早见效;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每周召开一次工业指挥部例会,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党政联席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四大班子项目讲评会,半年举行一次重点项目观摩会,年底进行一次考核总结,确保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推动项目建设高效实施。
坚定不移做优城市建设。抢抓机遇谋篇布局。结合临颍城市建设发展阶段,科学谋划,明晰重点,集中攻坚,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内涵提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科学摆布、分类实施、全域覆盖”的原则,强力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在产业集聚区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以热电能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为主的基础配套园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治污设施一应俱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集中供热全覆盖、供气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在老城改造区,建设了以垃圾处理为主的静脉产业园区,投用再生资源分拣、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现城乡垃圾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在农村,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农村垃圾保洁全覆盖;推行“城郊乡镇并网处理、中心乡镇自建处理、偏远乡镇生态处理”三种模式,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
坚定不移做强特色农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点做好“产业”文章,全面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做强做优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抓好产业布局。推行麦烟、麦椒、麦菜等间作套种,打造了“东有辣椒、西有烟叶、南有大蒜、北有蔬菜”的50万亩高效农业发展格局。抓好链条式培育。围绕“三链同构”“六个打通”,在粮食深加工上做文章,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发挥小麦种植优势,培育形成了以南街、盼盼、联泰为主的休闲食品企业集群;发挥辣椒种植优势,培育形成了以海底捞、彰盛味业、南街村调味品为主的调味品产业集群;发挥玉米种植优势,培育形成了以美国嘉吉、天冠生物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企业集群。抓好园区式发展。一方面,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规划建设“三区三园一中心”(“三区”,即优质良种繁育区、标准化麦椒套作种植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区;“三园”,即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农产品仓储物流园、农业循环产业园;“一中心”,即现代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着力构建集育苗、种植、加工、冷藏、物流、交易、金融于一体的小辣椒全产业链,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小辣椒种植基地、加工仓储基地、交易集散基地。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全省率先实施“5G+智慧农业”,推进全天候物联网土地墒情检测、智能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等新技术示范应用,节省人工50%、节省化肥农药30%、节水50%以上,麦椒套种亩均效益提升15%以上,推动全县种植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1%,被评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综合施策 多点发力
着力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
建强基层基础。镇村两级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是守护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位置特殊、意义重大。我们突出强基固本、大抓基层,着力构建城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方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临颍”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强化技防视频监控项目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平台四级联网,县主要出入口等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16个(乡镇、街道)367个行政村综治中心建设全覆盖;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组织城乡居民佩戴治安联防红袖标开展社区联防、邻里守望等义务巡防,壮大县乡村三级治安巡防队伍,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另一方面,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化。探索完善以“阳光村务”、“村居巡察”、“村官直审”、村务监督委员会“业务直管”为主要方式的“四位一体”村级监督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尤其是聚焦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创新开展“村官直审”,坚持“五年一审、村财县审”,把审计触角向村级延伸,做到村级审计监督全覆盖。
坚持服务群众。提升全县各级党建服务阵地功能,打造成为集政治功能、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矛盾调解为一体的基层治理综合平台,着力实现服务在基层拓展、矛盾在基层化解、民心在基层凝聚。县级层面,以教育服务党员群众为重点,建成临颍县党建综合体、县人民办事中心、产业集聚区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4个党群服务综合体,整合便民服务事项,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乡镇层面,改造提升16个乡(镇、街道)的办公条件和党群服务中心,为乡镇干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干事热情,更好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乡镇管理区层面,在乡镇和村之间,设立了65个党群服务工作站,常驻人员556人,承担辖区范围内的党群服务、社会管理、脱贫攻坚等攻坚任务,实现了干部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村级层面,规范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335个,新建村级文化礼堂、政治生活馆、党建广场等各类党建阵地183个,宣传党的主张、化解群众矛盾、提供便民服务,打通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注重三治合一。坚持以自治、法治、德治促综治,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把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自治方面,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持续深化“民情夜市”,组织“五老”人员和党员代表、驻村干部、村民代表,每周利用晚上农闲时间,集中对邻里矛盾纠纷、特殊群体动向、社会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评议,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83起、化解率达98%以上,农村信访事件同比下降65%,取得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效果。法治方面,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创新开展“转作风、强基层、扫黑除恶治乱逐村(社区)行”活动,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无乱固基、基强发展”,2000多名干部下沉一线,集中扎伙、逐户走访,整顿基层组织49个,化解矛盾纠纷175起,群众遵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高。德治方面,紧抓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深入开展“中华文化润临颍”活动,引导群众培养文明守礼的良好风尚。通过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突出打防结合。始终保持强大声势,集中打击犯罪突出的领域,集中整治治安混乱的区域,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围绕优化项目建设环境,2014年起,临颍县连年开展“项目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专门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牵头,政法委、公检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将全县划分为11个网格,抽调公检法180人,组建11个工作组包片从严打击涉企“四乱”行为,累计刑事拘留61人,行政拘留93人,训诫360余人,被评为全省最具法治投资环境产业集聚区。围绕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组织开展“雷霆行动”等专项行动,尤其聚焦“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活动。2019年全县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位居全省第5位,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县。
以人为本 城乡融合
着力打造群众高品质生活
早谋划。始终把民生事业和城市发展统筹考虑、一体谋划、同步推进,坚持区域开发、配套先行,持续提升公共事业服务水平。教育方面,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和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分别在城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新规划建设七里学校、耿庄学校、颍川学校新赵校区、二高教育园区、东城物流园教育园区、西城木业园教育园区等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进一步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医疗方面,规划建设了北有妇幼保健院、西有县医院、南有县中医院、东有县医院分院的医疗资源布局,不断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住房方面,根据群众进城务工生活的习惯和不同需求,实行“优质地段、城区周边、城郊接合部”三个阶梯式房价供应,有序推进土地出让,严格控制地价房价,最大限度让利群众,让农村群众进城能务工、有房住,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重均衡。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消除结构性大班额、均衡城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积极探索“四种模式”,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融合式”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实施“一校两区、城乡并校”,逐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园区式”发展模式,结合城区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建设颍南教育园区、颍川教育园区、二高教育园区、黄龙教育园区、东城教育园区、西城教育园区六大教育功能园区,推动产教联动、产教融合。积极探索“联盟化”发展模式,把不同层次的城区及近郊学校,组建成“高中教育联盟、中学教育联盟、小学教育联盟、颍西教育联盟、颍东教育联盟”五大联盟,着力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教研一体、质量共进。积极探索“均衡化”发展模式,一手抓城区学校扩容,在城区先后建成颍川、樱桃郭、黄龙等公办学校,新时代、博雅、晨中等民办学校;一手抓农村教育提质,分期分批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41所,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抓示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示范推动”思路,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医疗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方面,做强城区学校教育高地,实行城乡结对“1+N”模式,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农村学校,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医疗方面,紧抓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机遇,发挥县城医院带动作用,完善提升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功能,建成投用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16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基本完成,县医院成功通过“二甲”复审,3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本版图片由临颍县委宣传部提供
环境幽雅的兰湖。
河南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临颍农产品品牌战略持续优化,成果丰硕。
繁忙的嘉美印铁制罐车间。
风景秀美的大郭镇胡桥村。
市民在邢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读书。
顺祺农业合作社工人们在分拣蜜梨。
临颍辣椒市场内工人在分拣辣椒。
5G智慧辣椒种植应用基地。
风光旖旎的临颍县黄龙湿地保护区
文 韩静 版式 付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