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

学习成长在路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开展合作

本报讯(记者 张腾飞)11月20日,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合作暨“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学习基地”揭牌仪式在G107国道漯河服务区举行,漯河日报社总编辑张炜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吴晓琳出席仪式并共同为基地揭牌。现场,百余名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前来参观采访,近距离感受现代化服务区的魅力。

张炜扬首先在仪式上致辞。他表示,双方着力推进此次合作,旨在进一步实现资源互补,漯河日报社将充分发挥平台特色和优势,汇集全媒体矩阵力量,跟随小记者群体的全新视角,把漯河公路事业的新发展、新作为、新气象展现给市民,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漯河公路新特色、新亮点。

随后,吴晓琳对到场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组织此次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作为我市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社会实践团体,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勇于创新、善于探索,小记者足迹遍布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地方,备受社会关注。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突出公路驿站文化内涵,为小记者提供更多特色公路驿站做为研学地点,希望他们能在游览中有所收获,用生动笔触写出精彩的文章。

据了解,G107漯河服务区曾是一个破旧的停车场,大面积的办公场地处于空置状态。2018年,漯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率先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启停车区、服务区建设大幕,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13个集停车、休息、如厕、信息引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停车区、服务区,打造了一批景观宜人、服务温馨、管理规范、具有漯河特色的公路驿站。区别于高速公路服务区,漯河这些主干道公路服务区以“开放、共享、绿色”的服务理念设计建设,现在已成为漯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服务人民群众的一道亮丽风景。

仪式结束后,现场小记者们跟随G107服务区工作人员游览,先后参观了共享厨房、司机之家、母婴室、便利店、图书角等室内设施及停车功能指示牌、快速充电桩、节能照明系统等室外设施,小记者们赞叹声不绝于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学生,我们在读‘万卷书’;作为小记者,我们在行‘万里路’。今天的参观活动让我感受很多,还想起了一个课本中刚学的成语——日新月异,很适合形容这个现代化的服务区。”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小记者吴一恒说,跟随漯河日报社小记者的脚步让他有了增长见识、学以致用的机会。

G107漯河服务区作为小记者学习基地,最吸引小记者的还有这里的文化属性。围绕功能设置,服务区里还有许多文化长廊、文化走道穿插其中,除了发挥区域分割作用,更是过往旅客放松身心、感受漯河文化魅力的好去处。在服务区的汉字文化园,一处造型优美的草坪,搭配一个书简造型的景观墙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这里精致的景色与别具一格的汉字文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文化景区之中。就在这里,拥有探索精神的小记者们围在景观墙前,对上面的各种古体字展开讨论,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室外汉字文化课堂。

“今天又是一次有收获的活动。其一,我见识了这个现代化的服务区,对这里的建设理念有了基本的了解;其二,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学习汉字文化和贾湖文化,学习了很多知识;其三,这里激发了我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够快快成长,日后也能为建设更美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参观学习结束后,小记者董玉琪说。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希望小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当天活动中,张炜扬与吴晓琳还一同走进小记者中间,勉励他们要迈开双脚,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做到知行合一;要增强眼力,在各种不同的小记者活动中,开阔视野;要增强脑力,开动脑筋想问题,学会提问题,并通过采访活动关注身边事、思考身边事;要增强笔力,充分利用小记者活动和小记者专属版面,妙笔生花多写文章。

学习成长在路上。随着G107漯河服务区成为小记者学习基地,小记者群体将会有更多机会了解和见识我们身边的公路以及配套服务项目建设进程,也会在寻路的脚步中对漯河人文历史有新的发现。同时,我市其他公路驿站也随时欢迎小记者前往参观学习。

11月20日,张炜扬(左)和吴晓琳为基地揭牌。本报记者 张腾飞 摄

11月20日,小记者参观服务区共享厨房。本报记者 张腾飞 摄

11月20日,小记者参观服务区汉字文化园。本报记者 张腾飞 摄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