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月6日 星期

以民政之作为 传递党和政府温暖


■文/本报记者 王 辉 版式/付广亚

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漯河民政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民政事业发展高质量,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群众共享民政改革发展成果,谱写了漯河民政为民爱民的绚丽篇章。

1 聚焦党建引领

为孤残儿童过集体生日。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20年,全市民政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贯穿党建全过程,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推动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民政领域落地生根。

强化政治统领,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专项巡察整改成果,认真落实每月“主题党日”制度,严格“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开展“双过硬”争创活动。

严格纪律约束,持续抓好作风建设。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创文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双报到”“双承诺”、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等活动,通过活动成效检验作风整顿实效。

聚焦强基固本,夯实社会治理基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民政局抓实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三无楼院”治理工作,推进乡(镇、街道)赋权扩能减负,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漯河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范(试行)》,根据部门职责稳步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和规范工作。持续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党组织覆盖率达75%。

2 聚焦疫情防控

抗疫期间,漯河市民政局向68家养老机构驰援3.5万斤蔬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民政局党组迅速启动战时机制,周密做好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担当尽责,硬核出击。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树立“全市民政服务机构不感染一人”目标,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该局机关全体人员正月初二结束假期,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全系统强化担当尽责意识,严格实行疫情防控三级值班制度,每日电话抽查民政服务机构、敬老院、养老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情况。

扼住要害,严防死守。对全市105个民政服务机构、近5500名服务对象、885名工作人员实施近100天的封闭管理,彻底切断疫情输入渠道。对全市1346个村(社区)、800多个社会组织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婚姻登记实行预约制,暂停殡仪馆一切祭祀活动和遗体告别仪式。

依法募捐,强化保障。有序引导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做到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全市慈善募捐接收款物突破2600万元。对因疫情致困人员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同时进行全面救助,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市民政局继续抓好防控措施不放松,深入查找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短板,持续做好“人防”“物防”工作,重点加强民政机构食品采购监管,杜绝存在风险的人员和物品进入民政服务机构。

3 聚焦兜底脱贫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市民政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高质量落实扶贫任务,切实履行为民职责,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全部完成。在省政府“六稳”“六保”新闻发布会上,漯河市民政局作为唯一基层代表,就民政部门如何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职能进行了发言。

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有力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贾宏宇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喜东任第一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李军信、乔彦强任副组长,民政、财政、扶贫、卫健、医保、人社、残联及各县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政策衔接,确保应享尽享。市民政局扎实做好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提升兜底保障制度精准化水平,实行低保“渐退期”,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重点帮扶,有效防止贫困边缘人口返贫致贫。印发《漯河市加强兜底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兜底保障的主要任务,确保应享尽享、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兜”住了民生保障底线,“保”住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狠抓政策落实,确保目标完成。2020年我市两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将低保金提高到每人每年4560元,实现稳定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将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至目前,我市农村低保对象已占农村常住人口的4%,农村低保金实际月补差平均水平达203.45元,比省定最低目标高25.45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按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为15515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090万元,共为37173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653.9万元。

同时,市民政局承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养老床位数每千人不少于35张,基层民主参选率不低于95%,每万人社会组织数大于或等于4个。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友良(右二)指导“三无楼院”治理工作。

4 聚焦特殊群体

民生无小事,点滴总关情。市民政局始终将“一老一小”的生活质量、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流浪乞讨人员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衣食冷暖挂在心上,用一个个实打实的惠民举措,筑牢民生保障网。

当好祖国花朵的园丁。我市作为全国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建设5个地级试点市之一,已经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工作体系。目前,全市5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儿童福利督导站,建设“儿童之家”723个,其中2020年新建100个,临颍县、西城区已完成“儿童之家”全覆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全市累计开展大型培训18次,各种培训活动4万场,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内的20万余名儿童受益。孤儿福利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有孤儿42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40名,共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810.973万元。我市儿童福利工作被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并被省民政厅列为突出典型,在全省民政工作视频会议上发言。我市的经验和做法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

当好“银发一族”的服务员。我市还承担着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2020年,市民政局加快推动试点改革,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99家,床位9154张,农村互助型幸福院404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4个。强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统筹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城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4600万元,全部下拨县区用于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印发《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中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通知》,目前,已经建成1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9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4820平方米,配建社区养老床位数136张;拟开工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6个,预计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25870平方米,床位631张。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出台《利用闲置社会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专门解决闲置资源办理养老机构涉及的消防、规划、土地等问题。落实财政补贴扶持政策。对社会投资主体建设的各类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补贴。

呵护留守儿童。

5 聚焦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过去的一年,市民政局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基层治理方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高质量推进城乡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市民政局精心组织县、乡两级全面启动换届准备工作,指导我市“两委”换届试点县——临颍县对年轻干部实行“选任优先+专职专选+聘任兜底(届中补选)”的选举方式,得到了省委、省委组织部、省换届办的认可,我市的做法得到全面推行。截至目前,全市1346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已全部完成;全市共完成村(居)民委员会选举70个。

纠正“社区万能章”问题,为基层减负增效。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我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6部门研究制订下发《漯河市“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根本上纠正“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问题,进一步为基层减负增效。

开展规范化社区创建助力创文。2020年,市民政局将规范化社区创建工作纳入民政重点工作责任目标,按照“一有九中心”(有健全的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设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治服务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应急服务中心)的标准,提升社区法治保障能力、文化引领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矛盾化解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努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已建“一有九中心”且达标的社区有35个,城市和农村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0%,城市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分别达70%、35%。按照创文测评体系,精心制订出台《2020年度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全市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制订了社区创建考核评分标准,每周对参加创文的社区和行政村进行考核评分排名,大幅度提高了我市社区创建水平。

6 聚焦群众关切

服务空巢老人。

民生事小重千钧,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过去的一年,市民政局围绕社会关切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把群众烦心的事、关心的事当作大事,聚焦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供给效能,确保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

市民政局全面落实《漯河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联席会议。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各救助站和托养机构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各救助站切实履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牵头部门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主动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对接,杜绝“强行讨要”“职业乞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等不文明现象。加强街面常规巡查,发现有流浪乞讨人员随时予以救助,并利用早晚两个时段到市区游园、桥洞等隐蔽处寻找流浪乞讨人员并予以救助。截至2020年12月底,在救助站总人数为212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安置人员13人,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30人。全市街头救助巡查开展500次,对835人进行了救助,与公安部门DNA比对132人。

婚姻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在过去的一年,市民政局持续提升婚姻登记便民服务质量,免除群众办证费和复印费,加强婚姻登记网络信息化建设。疫情期间,严格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县区婚姻登记处所有业务均实行电话预约、网上预约,按照先预约再办理的程序进行,实行错峰登记。为减少登记场所人员往来和聚集,各登记处工作人员上岗前测量体温,加强自身防护,配备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办公场所实行早中晚三次消毒;为减少交叉感染,婚姻登记处为婚姻当事人签字提供一次性手套和擦手纸巾,并在桌子旁放置垃圾桶方便当事人使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20年,市民政局积极推进落实省委和市委对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加快推进火化炉环保改造。加强我市村级红白理事会建设,出台《漯河市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的通知》,组织人员赴各乡镇、村督导调研红白理事会建设情况。据统计,全市1269个行政村均已成立红白理事会,在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漯河民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朝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爱民理念,用实干担当将答卷书写在群众心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100岁生日献礼!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