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不仅会造成机体组织获得的氧气、营养物质等相对减少,还会加速动脉硬化,诱发身体血栓甚至中风,或是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对身体危害极大。因此,早发现、早改善非常重要。以下五种表现可提示血液黏稠:
1.晨起时头晕,午饭后特别困
临床观察显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会头晕,吃过早饭后才逐渐清醒。正常人午饭后会有困倦感,不过一般可以忍耐,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午饭后困意较强,如果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晚饭过后,精神状态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
2.视力突然模糊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如果平时视力正常,但常出现短暂性视力模糊,严重时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就意味着血液可能过于黏稠了。这是因为一旦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眼睛,就会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3.经常感觉四肢麻木
体内血液黏稠会导致毛细血管堵塞,引起血栓。血液流通不顺畅,就会出现知觉障碍,常有手脚冰凉、麻木之感。
4.下蹲时气短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比较困难,甚至一蹲下就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这是因为人体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循环不足,继而肺部、脑部等脏器出现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憋气。
吕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