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琳
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强调,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全力打造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区。这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出台,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大幅度提高,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也随之增大。
近年来,漯河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整体规模还不够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漯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十四五”时期将是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是层出不穷的创意元素为文化产业提供内容来源,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不断融合,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排头兵。二是技术的迭代更新加速推进文化创意的转化落地,文化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的热潮。三是随着大众文化消费定制化、个性化和体验化发展,分众化、圈层化、垂直化的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新人群、新圈层的文化需求带动产品创新和市场进一步细分,不断释放产业活力。
产业融合互促创造新增长点
文化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必然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体育、文化+康养等多种融合业态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我市不断加大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十四五”时期,产业融合发展仍是催生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力途径。一方面,产业融合将更加全面、广阔,涉及各行各业,全方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将更有深度,将在内容、形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等全方位实现文化和产业化。从浅度融合到深度融合、全方位融合,是文化产业形态更集约、产业组织更高效的过程。通过产业融合衍生出的文化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成果将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和经济提升提供新动能、创造新的增长点。
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
在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科技与文化融合尤其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挥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观影等文化生产与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线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优质内容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推动居民文化消费的均等化和文化消费选择的多元化。后疫情时代,技术加速创新变革,数字经济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将成为主导新发展阶段的决定性因素,在文化科技创新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新基建”的加快投入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力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5G的普遍商用将带来文化生活、生产、管理领域的思维颠覆。依托科技创新,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数字文化产业将引领文化产业实现新一轮发展突破,沉浸式、互动式、个性定制化的文化科技融合产品和服务加速走进大众视野,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等多种文化新业态、新体验不断丰富居民文化消费选择。
打好文化产业“组合拳”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为我市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集聚发展基础和协同发展格局。随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市城镇和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一些重要的文化圈、文化带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不断增强,形成巨大的生产要素集聚效应,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围绕国家以及我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要进一步把握区域经济圈和都市圈协调联动的机遇,以及黄河文化带等带状走廊的文化串联赋能,依托一系列发展势头强劲的城市群和持续推进建设发展的文化带,充分释放文化产业与空间集聚共生的积极效应,激发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潜力,彰显区域文化产业魅力和特色,促进文化产业新发展。
创新文化产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文化产业涉及门类广,学科交叉特色明显,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市场实际。文化市场的发展要求文化产业专业学生既需要具备理论研究能力,也需要具备面向行业的实操能力。这对文化产业教学队伍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拓展教师队伍、拓宽教学模式,更好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壁垒。同时,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文化产业实验室,与企业合作设立文化产业实践教学基地,提供高精尖的文化科技互动学习平台,拓展学术交流空间,为我市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漯河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应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发挥优势,深度挖掘,练好内功,扎实作为,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漯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