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孔笙、孙墨龙执导的脱贫攻坚剧《山海情》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东南卫视、宁夏卫视晚间黄金档首轮播出,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三大网络视频平台同步更新。
作为一部备受关注的主旋律剧,它没有让观众失望,方言版尤其好看。鲜活有趣的台词、朴实可爱的群像、扎实又接地气的剧情、显功底的快节奏叙事、不断闪现的诗意镜头语言等优点,都证明这部剧是精品大剧。不说教、不喊口号、不煽情,凭借真实有趣来打动人,找对了宏大题材创作的路子。
节奏快金句多 人物个个鲜活
《山海情》讲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宁夏西海固涌泉村的村民从大山深处移民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平原,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这部剧剧本策划是高满堂,会集了黄轩、张嘉益、闫妮、黄觉、姚晨、陶红、王凯、黄尧、热依扎、尤勇智、胡明等一众演技派。观众对孔笙导演的剧历来期待值很高。该剧一开篇,闫妮饰演的杨县长和胡明饰演的移民办公室主任张树成的一场戏,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张主任惨兮兮地给杨县长汇报工作,搬迁过去的地方是戈壁荒滩,刚到就来了沙尘暴,第二天涌泉村的七户村民就跑回了大山。杨县长立马回怼一句:“事前拍断胸脯打保证,事后唾沫飞起找理由。”张主任还嘴硬,继续找理由,杨县长直接把他“拍死”:“就是看你当过兵,才把你调到这硬茬岗位,没想到头一仗就败了。打不了硬仗的孬兵。”一场汇报工作的戏份,方言台词充满趣味,演员表演到位,非常精彩。
《山海情》剧情非常饱满、鲜活,不起眼的小角色浑身都是戏。不想回吊庄的村民给出的理由一个比一个有趣,在自己院子里干活的五蹲叔说“我没在家”,不去的理由是“到那儿是给蚊子改善伙食”;有村民不搬迁的理由是“饿得喉咙芯子都快吐出来了”;有的村民“兄弟三人一条裤子,谁有事儿出门才能穿”;“逃兵”带头人李大有跑回来是因为“吃黄土”比吃“沙子”好消化。李大有不相信扶贫工作能帮他致富,是因为他亲眼见到涌泉村的扶贫珍珠鸡在马喊水的带领下被偷吃了。这段戏很精彩,非常生动、接地气,也很真实。
郭京飞“福普”成笑点
《山海情》第四集的一个场景让该剧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热议。福建扶贫干部陈金山(郭京飞饰)到达西北后,操着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向警察控诉自己在火车上遭遇了扒手。口音梗制造出不少笑点,比如陈金山说的明明是“治沙”,警察却听成了“自杀”。
马得福(黄轩饰)是全村唯一通晓普通话的干部,但他与陈金山对话也得连蒙带猜。剧中有一幕,陈金山说道:“年轻len(人)要偷老教授的包包,包包里是老教授毕生研究的jin(菌)草。”马得福露出疑惑的小眼神,真实再现“问号脸”:“啥草?金草?小偷也要做科研?”
两人的对话引发网友共鸣,“黄轩郭京飞鸡同鸭讲”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有网友评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胡建人’说普通话!”第五集中,姚晨饰演的闽宁办主任吴月娟也贡献出一句标准福建口音:“大hong(风)吹。”据悉,类似的场景曾真实发生在福建对口扶贫过程中。
方言版本大受欢迎
网播平台的数据显示,方言版比配音版更受欢迎。《山海情》主创在方言版中下了不少功夫: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方言种类繁多,更有“十里不同音”一说,主创参考了宁夏、甘肃、陕西等各地方言,混搭出剧中的“泛西北话”。该剧也出现了大量西北演员:男主角黄轩是甘肃兰州人,张嘉益、闫妮、尤勇智、姜冠南、白宇帆、胡明等是陕西人。演员们一开口就是地道的西北味道,尤其是剧集开篇闫妮饰演的杨县长训斥下属的场景,让不少观众联想到《武林外传》里“佟掌柜”训手下的场景,堪称“神还原”。饰演福建扶贫干部的演员中,姚晨是福建人,说起“福普”来游刃有余;而郭京飞常年活跃在话剧舞台,台词功底强,口音模仿得惟妙惟肖。据《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