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2月1日 星期
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高质量发展描绘新时代最美画卷


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投入使用,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虽是隆冬时节,但步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仍随处可见火热的建设景象。

因产业而生,因产业而兴。从1992年在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破土奠基,到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走过了近30年不平凡的里程,多次被评为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和对外开放先进开发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开发区坚持主责主业,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谱写出一曲曲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为“十三五”圆满收官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市委书记蒿慧杰、市长刘尚进等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稳中向好 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回望“十三五”,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实现了稳中快、快中好、好中优的目标。“十三五”期间,辖区生产总值由138亿元增长到177亿元,年均增速达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9%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1亿元,年均增速达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完成对外进出口总额18亿元;利用省外资金165亿元,市外资金4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3亿元增长到8.5亿元,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增速,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保持在85%以上。连续获得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二十优产业集聚区”称号,2019年成功晋级全省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在全省29家省级以上经开区综合评价排序中位居第二。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开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全年辖区生产总值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33070万美元,其中疫情期间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增长1.26倍,受到商务部表扬,7月份,经开区在全省招商引资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1%,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5%。全省经开区现场观摩会在漯河经开区召开。经开区被确定为中央组织部园区党建联系点。11月27日,在全省城市基层党建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经开区是现场唯一作典型发言的县区。

量质齐升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继二期项目投入运行后,承载着“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将成为全市第二家超百亿级食品企业”目标的卫龙三期正在加快建设。

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合作规划建设的中国(漯河)食品和包装机械产业园里,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吸引了一大批食品机械企业相继入驻,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食品名城的内涵。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开区的主责主业,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经开区坚定不移地抓住这一“生命线”,呈现出名企名牌汇聚、重大项目扎堆的良好局面。可口可乐、美国嘉吉、台湾旺旺、台湾统一等世界知名食品企业,在经开区投资建设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协鑫集团在经开区建设亚洲最大的高效单晶硅生产基地;卫龙公司已成为国内调味面制品行业龙头。2016年以来,先后引进香港宇培冷链物流、盐津铺子烘焙食品、景田百岁山高档生活水、圆通速递豫南总部、江苏冠联新材料、宏途食品等知名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4个,总投资648亿元,落实到位资金342亿元。截至目前,区内各类市场主体达到7500家,其中企业1200余家,包括世界500强15家、国内500强10家、行业百强20家。

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以食品为主导,智能食品装备、液压科技、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1.8%。作为中国食品名城核心区,经开区形成了以双汇集团、可口可乐、美国嘉吉、中粮集团、台湾旺旺、台湾统一、卫龙公司等为代表的600多家食品产业集群,食品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0%以上,年加工转化粮食总量达到200万吨,消耗油脂、辣椒等辅料50万吨,区内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实现粮食就地就近转化、不出区即可生产出产品,如可口可乐、嘉吉果糖“相邻建厂、管道输送”,实现上下游无缝对接。在工信部2019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质量评价中,经开区晋位四星级,产业总体发展质量位居全省第三,食品产业发展质量位居全省第一。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迸发内生动力

经开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加大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实现了重点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大力开展“主导产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三大行动,先后实施工业“三大改造”项目117个,累计投入资金380亿元,平平食品sa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利通挖机无忧线上+线下构建项目等纳入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可口可乐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以经开区为核心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验收。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区内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4家、20家,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14家、25家,占全市总数的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年申请专利300件以上,万人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万人。

关注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人民共享”,经开区聚焦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发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道路联通、功能配套、生态建设、绿化亮化、综合管护五大系统工程,城市承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近五年,经开区累计新增道路标准里程140公里、绿化面积3000亩、水域面积150亩。其中,投资4.7亿元建成全市单体投资最大的中山路上跨立交桥、占地200亩的中心公园、10公里长的中水循环及景观水系;投资2亿元,依托老黑河打造沿岸10公里的青龙河生态主题公园、经开区植物园等,并积极申报省级森林公园;投资3.5亿元建设占地40亩的联创大厦、市“工人之家”,可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辖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万吨/日,自来水供应能力达5万吨/日,在全市率先实现污水处理盈余和雨污分流。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校园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以此促进产城融合、城乡互动。先后投入资金3亿元,建成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积极推进辛庄小学、产业集聚区小学、金山路小学等新建学校的规划设计,对全区所有中小学进行提标改造,打造了经开区的教育“生态圈”。以全面打造“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契机,投资1亿元,重点围绕农村垃圾处理、坑塘治理、厕所改造等开展工作,实现所有行政村道路硬化、街道美化亮化、安全饮用水、文化广场、天然气的全覆盖,大部分村庄污水管网实现与城市大排水的连通。

坚持打防并举,确保群众平安。经开区始终把提高群众安全感指数和满意度作为硬指标,坚持严打犯罪,打防并重,标本兼治,营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回眸硕果累累的五年,经开区激情飞扬;展望更加美好的五年,经开区豪情满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启之年,经开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格局,以昂扬的精神、豪迈的步伐迈入发展新时代,描绘更加壮美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智能食品机械装备园。

市委书记蒿慧杰深入卫龙食品三期产业园工地调研。 本报记者 王庆建 摄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尚进带队到经开区调研。 本报记者 胡鸿丽 摄

经开区联创大厦。

经开区工业区。

卫龙食品生产车间。

经开区百世快递。

青龙河生态文化公园。

协鑫光伏生产车间。

经开区中山路立交桥。

经开区中山公园。

盐津铺子生产车间。

文/本报记者 张军亚 版式/付广亚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经开区提供)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