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批出自中国的大众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受到海外观众和网友的热议和关注。这些喜爱、讨论、争议甚至误读,都在某种层面上说明了中国的电视剧、综艺及这些大众文化形式中的“人物”都切切实实地“走出去”了。而中国大众文化的“输出”与以往相比也呈现了迥然不同的面貌。
《还珠格格》
“古装戏”类型迈出中国大众文化“出海”第一步
中国的大众文化作品被翻拍、范式被挪用成为现象、形成规模的第一阶段,无疑是从“古装剧”这一类型开始的。拍摄于1998年的《还珠格格》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现象级剧集,首播平均收视率40%以上,它颠覆了传统电视剧以温婉贤惠为行为范式的女主角形象,开启了一段长达10年以清朝格格和后妃等女性角色为第一主角的古装剧类型,也从此掀开了古装剧向女性观众靠拢的序幕。这部剧在整个亚洲的流行,甚至达到了在外国被翻拍的程度。然而,越南版《还珠格格》的妆容造型甚至有些滑稽,女主角的外表和表演颇有几分香港喜剧片的风格,皇上、阿哥也颇为“亲民”。
在《还珠格格》之后,真正“走出去”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此类电视剧,包括在美国被重新剪辑播放的《甄嬛传》,和在美国的视频网站上单集播放量破百万、并被翻译成日语版本在日本播出的《延禧攻略》等。这些古装剧都具有强烈的“传奇”风格,一方面,它的设定离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十分遥远,另一方面,它讲述的故事似乎放在其他的时空环境中也可以。比如在中国观众眼里,《延禧攻略》既是言情剧,又涉及家族伦理关系,还可以被当作一个“升级打怪”的职场爽剧来看。而对于美国观众而言,新奇的服化、美术等审美元素则如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末代皇帝》等影片、《戏说乾隆》等剧集一样,是异域风景的展演。
与《甄嬛传》的热播几乎同时发生的,是《媳妇的美好时代》《杜拉拉升职记》等都市剧也凭借起伏的情节和流畅的叙事在非洲经历了一波接受的小高潮。当地观众通过观看剧集了解了一个前进中的摩登中国。
《三十而已》
中国当代人的生活体验获得全球主流国家观众共鸣
而在当下,以《三十而已》等都市剧在韩国的走红、《乘风破浪的姐姐》创意被借鉴、《青春有你》等综艺输出的艺人被海外观众奉为偶像为代表的中国大众文化“出海”,则向我们提示了一个重要的转变。这些作品创作和诞生的背景,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其对于海外观众来讲,不再是对异域风情的展演,他们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心态也并非全然猎奇。
韩国综艺《Miss Back》的创意是否真的始于对《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借鉴显然难以定论,因为从节目形式上讲,《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要通过观众对表演的喜爱度投票,并选拔出一个唱跳团体,而《Miss Back》则以“打歌”等形式,不进行淘汰和选拔。但是,两档节目所提出和冀图、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即看到了成熟女明星在当下遭遇的职场困境,希望“年龄焦虑”不再困扰她们,激发她们释放能力,唤起观众甚至社会对“姐姐”的正视和关怀。
电视剧《三十而已》所关注的问题、弘扬的价值,也正是如此。这样的中国综艺和中国剧集被借鉴和追逐,说明了中国当代人的生活体验,已经获得了全球主流国家观众的共鸣。中国人通过他们的大众文化作品,对解决这些现代生活中的问题、应对这些现代生活中的焦虑所提出的方法论,已经非常值得借鉴,它的有效性已经不言自明。
《三十而已》海报。
李佳琦与李子柒 “出海”的形式多元化、主体多样化
生活类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
不仅如此,更令人振奋的是,当下我们文化“出海”的形式更为多元、主体更为多样,甚至已经走上了从输出完整的技术产品到传递审美的感性经验的转变。
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媒介发展迅猛领先,为“口红一哥”李佳琦、生活类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吸引粉丝提供了条件。他们成为文化和营销领域的领导者,是公认可靠的口碑传播者。这也使海外观众和粉丝或因好奇,或因求诸知识和建议,成为他们的追随者。
相比于一部电视剧、一季综艺节目必须呈现一个流畅、完整的叙事而言,李子柒的视频、李佳琦的测评为观众所提供的,更多是勾勒一种审美的风格,形构一种审美的范式,输出一个动情的“点”,带动一个触动的瞬间。尽管在李子柒的作品中,凝结着高度风格化的中国元素,如二十四节气等文化符号、乡间的风物画卷等,对于无论欧美还是其他亚洲国家观众来讲,都是十分陌生的。但李子柒的位置从不是一个“被看者”,在英国观众录制的点评视频中,他们提到的更多是对李子柒劳动技能的佩服,对劳动过程中表达的准确知识的习得和肯定,观看视频并不是简单地从“现代病”的症候中逃离。李子柒为海外观众提供的,是带有中国审美风格的现实生活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尽管由于观众的条件、能力等限制,这样的方案并不一定会被原原本本照搬,但李子柒的作品中展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家庭温情与现代秩序的调和等,都令审美和技术相得益彰。
这些相继“出海”的大众文化作品,都表示了我们已经意识到创建和引领审美范式的重要性。“出海”的大众文化作品从“清宫传奇”到“乘风破浪的姐姐”,表明我们的输出真正由一种作为异域风景的“图像”转变成了输出办法、输出观念,进而引发共鸣,令中国的审美风格成为时尚和流行,形成审美的话语权。
中国方法的有效性、中国风格的典范性,也正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回归》单元里,香港女警莲姐和修表匠华哥关于哪种钟表更准时的辩论所涉及的问题。莲姐认为旧的机械手表“机芯都坏了好几十年了,修不好的,我情愿戴电子表比较安全”,华哥则说,“别人搞不定,我都搞得定”。这正是关于西方技术、经验和中国方法之间的讨论。而就在影片播出后的2020年,中国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迅速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等举世瞩目的成绩,再次被证实。在世界各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裹挟在全球化市场的当下,各国与中国的经验、面对的问题和困境、精神气质虽不完全一致,但却是能够同步的。这正是大众文化在作为工业领域之外,所彰显的强大潜能。
据《文汇报》
“口红一哥”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