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一大批弘扬传统文化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热播,其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深远厚重的文化积淀获得了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很早就有用文字记录历史的传统。但是,对于典籍文物而言,普通人有时难免会觉得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电视艺术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应用,可以把略显晦涩的传统文化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普通大众。比如在《国家宝藏》中,用舞台灯光让冰冷的文物变得鲜活起来。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以一个后世读书人的身份出现,穿越时空与古人神交,带领观众去探寻典籍背后的传奇故事。
如何让普通人感觉熟悉又亲切,对于以宣扬传统文化为目标的电视节目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它们尽量减少了宏大的叙事,而是把更多历史细节展现在普通观众的面前。
《国家宝藏》讲述了兢兢业业守护文物的故宫志愿者、矿物颜料的手艺传承人、战火中辗转护送文物的家族故事等。而《典籍里的中国》将舍命护书的伏生、落魄书生宋应星作为故事的主角。这些从历史中走来的小人物,都是如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将他们作为代表,一下子就拉近了传统文化与普罗大众的距离。从小人物的角度引导现代人亲近传统文化,容易引发共鸣。
如果止于文化本身的内容去宣扬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而言,难免会有些晦涩。只有结合时事、借古见今,传统文化才会展现出勃勃生机。
在今年播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中,由靳东扮演的郑和讲述了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的前世传奇,“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的风帆正是从此时启航。《典籍里的中国》设计了袁隆平与《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跨越时空的握手,中国人对五谷的珍重自古薪火相传、延绵不断。今年河南春晚的热播节目《白衣执甲》,把抗疫精神与古老的地方戏曲结合起来,让《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这些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有了更新的时代内涵。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尊重自己的历史、热爱自己的文化是首要的。那些千年流传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永远的财富。近年来热播的电视文化类节目“老瓶装新酒”,让传统文化在现代价值理念的大背景下,如同黑夜里的明星,熠熠生辉。据《海南日报》
《典籍里的中国》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