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29日 星期

我市高质量推进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


(上接01版)为县区新增村(社区)巡察组8个、增编29人,组建870余人的巡察村(社区)人才库,为市、县巡察向村(社区)延伸提供了重要支撑。

按照“市推动、县主导、乡落实”的原则,压实县区党委组织实施主体责任,科学编制规划,市、县一体推进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工作。截至2020年底,已高质量完成对全市1340个村(社区)党组织的巡察,累计发现问题17092个,移交问题线索2161条,党纪政务处分214人,移交司法机关22人,有力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创新方式方法 注重因村施策

市委认真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连续4轮采取“市县联动+县区交叉”的方式,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项巡察。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对169个贫困村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

根据村(社区)地理位置、问题严重程度、资金项目安排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提级式、专项式、点穴式、机动式巡察,打好巡察“组合拳”。

注重发挥市级巡察示范引领作用,着力破解基层巡察力量有限、“熟人干扰”、“巡不深、察不透”等难题。

市委巡察组对42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提级巡察、巡乡带村式巡察,增强巡察权威性和震慑力。巡察干部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张贴公告、发放问卷、印制巡察联系卡等方式走访群众,赢得信任。反映问题的老百姓多了,“身上不干净”的党员干部少了。

市委相继下派13人次副处级巡察专员,安排其担任县区巡察组组长,不断提升县区巡察工作水平。巡中督促处分处理65人,巡后移交问题线索213条,平均发现问题和问题线索数、党纪政务处分人数,分别是同期县区巡察组的1.23倍、2.55倍。

源汇区对4个近郊村开展机动式巡察,深挖涉黑涉恶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移交问题线索39条,推动查处某村党员干部涉黑涉恶案件,判决10人,党政纪处分2人。郾城区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展“点穴式”巡察,使搁置8个月之久的项目复工并建成,有效解决了道路建设、污水治理等“老大难”问题。

突出民生导向 紧盯群众关切

36盏路灯照亮了临颍县城关办丁庄村村民回家的路;修好机井,示范区黑龙潭镇生杨村的村民不用“靠天吃饭”了;领到新的轮椅,召陵区老窝镇前李村残疾人常浩妮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对巡察发现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违反“四风”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零容忍”,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变化。全市巡察村(社区)党组织下发的764件立行立改事项,在巡察期间全部得到有效整改。其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497件。

市、县巡察机构聚焦乡村振兴“大课题”,紧盯基层民生“小切口”,寻找群众最“怨”的事,解决群众最“难”的事,帮助群众做最“盼”的事,守巡察初心,让群众暖心。

“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连着群众的心。我们不仅要对村(社区)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还要推动解民忧、纾民困,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

深化成果运用 助推基层治理

巡而不改,不如不巡。我市建立“巡后直督”整改机制,以跟踪督查倒逼巡察整改落实,一个月内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平均达到70%以上。

根据巡察发现的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开展行业扶贫效果提升、“阳光村务”巩固提升、驻村第一书记责任能力提升、驻村帮扶单位后盾作用发挥提升、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五项专项提升行动,累计转化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35个,使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紧扣“三个聚焦”,梳理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发现的典型问题,列出1460份“体检报告”,为村级换届清障护航。

结合巡察发现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及近郊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缺失、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以案促改乡村行和近郊乡镇村居以案促改专项行动,教育基层党员近8万人次,查纠问题5249个,党纪政务处分14人,组织处理30人。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下一步,市委巡察机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要求,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利剑和密切联系群众纽带作用,市县一体、以上促下、联动贯通,推动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