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国霞 特邀顾问 刘志伟
1.国共合作迎接北伐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举师北伐。位于北伐路线上的河南需要加强领导,组织力量接应北伐军,中共中央遂决定于8月将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集中领导河南的工作。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动摇吴佩孚在河南的统治,积极联络国民党左派,大力加强革命统一战线,尽快恢复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以发动和组织群众。经过艰苦的工作,国民党河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于8月2日在开封召开,选举产生了省党部的领导机关。新的领导机关完全改变了右派控制的局面,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占了绝对优势。
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信阳后,为了配合北伐战争在河南的全面展开和胜利进军,深入推进河南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北伐军将要途经的驻马店、确山、郾城、临颍、许昌等地积极开展党务工作,指示地方中共党的组织,负责帮助建立国民党县党部,组建新的地方政权,培训骨干力量,迎接北伐军。1927年5月,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同国民党左派在郾城设立许昌、郾城、临颍三县党部联合办事处,分别派人去汝南、泌阳、遂平、罗山、正阳等县筹备和整顿党部。
不久,中共郾城县委帮助组建国民党郾城县党部,机关设在漯河寨内牛王庙街路东,谢梅村任常务委员、张光灼任组织部长、宁香山任宣传部长,县党部成员除程缄三、常寿峰外,其余全部是共产党员。国民党郾城县党部基本上被中共郾城县委控制,县委以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开展工作。武汉国民政府派到河南的宣传队到漯河时,国民党郾城县党部即与之联欢。老官田村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秦绍周、王应坤、田土威等二十余人以国民党党员的名义参加联欢会。5月底,北伐军攻克漯河后,国民党郾城县党部设在北大街路东,中共郾城县委以国民党县党部名义印发传单,宣传欢迎北伐军,后国民党郾城县党部机关搬至县城原教育局内办公。随着工作活动范围扩大,国民党县党部的组织机构也随之扩大,中共郾城县委工人部长马绍琴、农民部长蔡慎言、共青团负责人和绍仲同时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工人部长、农民部长和青年部长。
1927年春,为了推动舞阳革命形势发展,“学友会”负责人、中共党员石庭桂、吕蕴儒前往开封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带回了国民党入党申请表,舞阳中共党员均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同时也吸收个别青年加入。5月底,“学友会”推举吕蕴儒、焦景青代表舞阳全体会员到漯河慰问北伐将士,同张发奎部取得联系后,受指示回县以国民党名义公开活动,并获得经费100块大洋。6月初,国民党舞阳县临时县党部执行监察委员会成立,吕蕴儒当选为常务委员。临时县党部执行监察委员会由25人组成,中共党员占多数,下设的组织部、宣传部、青年部、工商部、农民部等部长,也多由共产党员担任,舞阳形成了国共合作而共产党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北伐军攻占临颍后,中共临颍支部召开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要求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积极筹备建立国民党临颍县党部,以县党部名义开展各项工作的指示。随后,中共党员谷迁乔以国民革命军的公开身份,在甲种蚕校等处积极活动,从人员、思想上做好了国民党临颍县党部成立的准备工作。
党团组织迅速恢复
2
中共郾城县委建立之后,致力于党团力量的迅速发展。数月之内,党员、团员的数量有了较快增长,县委开展的各项革命活动也日益增多。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报请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县委由原来的3人扩组为5人,增加马绍琴、蔡慎言二人为县委委员,马绍琴负责工人运动、蔡慎言负责农民运动,县委归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同时,省委还批准共青团员和绍仲负有关共青团组织的责任。县委机关由漯河寨内宁香山家转移到郾城县教育局院内,后又迁到北大街南头路西许氏祠堂后院。此时,郾城县委的管辖范围扩展到毗邻该县的舞阳和西华部分地区,领导6个党支部和6个直属小组,计有:郾城车站支部,书记马绍琴(兼);漯河寨内支部,书记张光灼(兼);郾城城关支部,书记谢梅村(兼);郾城老官田支部,书记谢树法;郾城蔡庄支部,书记蔡慎言(兼);舞阳县(北舞渡镇)支部,书记郭培轩。直属小组有郾城武岗村小组、靳庄村小组、和庄村小组、杨店村小组、田庄村小组、西华县岗张村小组。稍后,共青团河南省委派张坦担任郾城团县委书记,和绍仲、张家修分别任团县委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机关设在郾城北大街南头的“文化书社”,建立了郾城城内、漯河寨内、郾城车站、郾城老官田村4个团支部。
中共郾城县委把发展党员、团员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扩大党的队伍。首先以县委组建前后入党的一批党员作为骨干力量,要求他们搞好同周围群众的关系,从中物色党的发展对象,向这些人宣传地主霸占大量的土地,资本家不劳而获过剥削生活,不合理的私有制度是穷人受苦受难的根源,只有推翻旧制度,建立公有制,才能使广大劳苦人民过上没有压迫共同富裕的生活。并以苏联革命已经成功为例,说明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共产主义在中国同样可以成功,而革命要成功,则必须有一个革命党。通过多次秘密宣传,启发党的积极分子的觉悟,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时候,就介绍他们参加共青团或党的外围组织,经过进一步的考验和锻炼后,把他们吸收入党。郾城县委采用这样的方法,先后发展了百余名党员、团员,为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
工人运动趁势兴起
3
1926年春,直系军阀前敌总指挥靳云鹗部驻扎漯河。靳云鹗原非吴佩孚嫡系,自1920年投靠直系以来,虽屡立战功,但在受赏、升迁等方面均未能如愿,因此对吴早有不满,蓄谋暗中组织兵变,脱离吴佩孚而独立,从而放松了对共产党和工人运动的镇压。
1926年夏,根据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制定的斗争总方针,为了恢复漯河铁路党组织,继续领导漯河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迎接和支援北伐战争,在河南从事工运工作的李震瀛和马绍琴受京汉铁路党组织和总工会的派遣,先后来漯开展工会和工运工作。马绍琴来漯后,以机车司炉的公开身份活动,深入道棚和铁路工人家中访贫问苦,扎根串联,传播革命思想,很快恢复重建了郾城车站分工会。在此基础上,马绍琴在工会积极分子中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发展程守春、郑逢时、丁朗卿、杨志清、韩惠庵等加入中共党组织,成立了郾城车站党小组,马绍琴任组长。从此,处于低潮的工人运动,又有了新的转机。
1927年2月,中共郾城县委成立,郾城车站党小组归属中共郾城县委领导,改称郾城车站党支部,县委委员、工人部长马绍琴任党支部书记,潘希贤、丁明卿为支部委员。4月,北伐军从武汉打到信阳、驻马店一带,为了迎接北伐军的到来,支援北伐军攻打直奉联军,中共河南省委指示加强对铁路工运工作的领导,相机发展壮大其他工会组织。按照省委和县委的部署,马绍琴带领铁路党支部积极做好组织发动广大工人群众的工作,广泛宣传介绍北伐的意义。与此同时,组织建立了“郾城县总工会筹备处”,并根据行业特点,先后建起泥、本、石、油、漆、画、竹、扎等“八作工会”和“脚行”“转运”“纸烟”等工会组织,通过工会组织团结领导工人开展各种活动支援北伐军。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4
郾城是全省开展农民运动较早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之一。早在1926年4月,郾城便建立一个区农民协会、6个村农民协会,有农民协会会员1.5万人,90支枪。农民协会会员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遭受过军阀压迫和敲诈勒索,因此思想基础较好,倾向进步,拥护国民革命。
根据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关于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民代表大会决议和“望各地有农协组织之地方,迅速发展、成立省农民协会或县农民协会……立刻准备代表和搜集到会讨论材料,北伐路线必经之湘鄂豫直四省工作尤其重要”的指示,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加紧筹备成立河南省农民协会,首先在信阳、杞县、许昌、郾城等县开展工作。1926年4月18日,河南省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在开封召开,信阳、杞县、许昌、郾城、彰德、洛阳等15个县的农民协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郾城代表报告了当地开展农民运动的情况。大会通过了《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组织大纲》《农民自卫团组织大纲》《省农民协会成立宣言》等,部署再建立包括郾城在内的6个县农民协会,并开展京汉路沿线临颍等县农运的工作计划。同时,大会确定了开展河南农运的方针政策,发展农民运动,巩固农民协会,把各种农民自卫武装团体作为发展农民运动的主要对象,促使他们成为农民协会领导下的农民自卫武装。
郾城县的“红枪会”组织遍布全县各地,而尤以县西南部的大刘、空冢郭,县北孟庙、老官田等地最为集中。1927年3月间,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指示郾城县委利用农民防匪的名义,成立“农民自卫军”武装组织,准备配合北伐。县委按照区执委的指示,首先在老官田村开展工作。当时,老官田村的党团员都参加了本村的“红枪会”,党支部书记谢树法根据县委的部署,多次同本村“红枪会”首领进行商议,以老官田村为中心,将周围各村的“红枪会”联合起来,组成“农民自卫军”。经过多次工作,同年春,“农民自卫军”成立大会在老官田村召开,建立了农民自卫军指挥部,推举了总指挥、副总指挥,同时推举共产党员谢树法为农民自卫军总率领。此后,各处的农民群众和“红枪会”也纷纷仿效改编,在当时的农运及支持北伐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开封返回家乡舞阳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郭培轩,利用舞阳北部农民组织成立“红枪会”的有利时机,深入“红枪会”开展工作,引导“红枪会”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反抗官府苛捐杂税,抵御兵匪的侵扰。为此,郭培轩腾出自家的房屋作为活动聚会场所,同农民们一起烧香叩头、念经咒,以取得乡民的信任,并提议买枪建立农民自卫团。通过积极活动,郭培轩联络了沙河北岸50余个村的“红枪会”在关老寨关姓祠堂成立民团司令部,推举邢子彦为司令、郭培轩为参谋,实际上控制了这一带的“红枪会”。
参考文献:
①《漯河革命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河南漯河卷《郾城革命老区发展史》。
③郾城县史志档案局内部资料——《中国共产党郾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