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腾飞
通讯员 方 超
3月27日、28日,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团近200名小记者,走进漯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的实训基地参观体验。在这里,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体验了“驾驶”的乐趣,还在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训室了解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感受出行方式的发展和变化。
在基地入口处,一面汽车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看到小记者们表现出浓厚兴趣,实训基地的牛老师便根据墙上的内容,讲解了100多年来汽车发展以及外形演变的过程,帮助大家建立汽车知识体系。
“听完牛老师讲解,我才知道100多年来,世界上竟然出现了300多个汽车品牌,真多!”小记者王昱然说。
看完文化墙,小记者们的参观热情高涨。在牛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走进实训基地,一排硕大的发动机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大家迅速把这个区域包围起来,带着好奇讨论起来。“发动机相当于汽车的心脏,机油相当于心脏中的血液,燃油就是汽车的‘能量之源’,而且汽车也需要自己的‘口罩’来呼吸干净的空气……”听到小记者们的热烈讨论,牛老师也参与进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解起来。
接下来,小记者们按照发动机、车身、电器系统、底盘的分区,陆续参观了基地的四个组成部分,对汽车的基本构造也有了初步认识。
对汽车基本构造有所了解后,小记者们来到了基地内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汽车驾驶模拟器区域。通过老师的演示,小记者们认识了汽车内部的常用标识,还亲自坐在模拟器上转动方向盘,踩动离合器、油门、刹车,感受“驾驶”的乐趣。“原来开车需要这么多步骤,我真的好想快快长大,可以开着自己的汽车环游世界。”小记者宋佳睿开心地说。在模拟驾驶的同时,牛老师还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乘坐汽车安全知识课,教小记者们如何应对日常乘坐汽车时遇到的安全问题。
在实训基地院内,墙壁上彩绘的一个个汽车品牌标识吸引着小记者们的注意力。牛老师以讲解这些品牌的历史为引,为小记者们讲解新能源汽车知识。
“为了让大家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我们特意和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团进行了参观课题研究,结合自身特色,为他们准备了‘了解新能源汽车’这一内容。”在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训室内,牛老师一边带领小记者参观一边告诉记者。这个内容也确实给小记者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感受。许多小记者在参观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训室后表示,经过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体验和对比,他们了解了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和减排方面的优势,日后会更加支持家长购买电动汽车,也会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活动最后,讲解老师还为小记者们布置了课后作业,希望大家利用自己小记者的身份,录制以“倡导绿色出行”为主题的短视频,并将其发布在朋友圈或短视频平台上,积极倡导大家绿色出行。
实训基地的老师为小记者讲解汽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