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辉
又是一年清明时。近年来,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接受。我们要用文明、低碳的方式寄托哀思,让清明节更“清明”。
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改变传统祭祀方式,树立低碳祭祀新风,必将成为清明节的主旋律。
增强文明、低碳祭祀意识。清明节原本可以让我们找回曾经的感动。然而,祭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亲人上坟,并通过放鞭炮、烧纸钱等习俗表达怀念之情,不仅噪声扰民、污染环境,还会带来火灾隐患。这与越来越讲求环保、越来越讲求文明的时代精神不合拍。
还清明节“清明”之风,我们应自觉采取文明祭祀方式,如:采取家庭追思、踏青遥祭等方式;播放音乐代替放鞭炮;为逝者献上一束鲜花,表达缅怀之情;为逝者种上一棵绿树,不仅寄托了哀思,还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如今网络祭祀之风悄然兴起,我们可通过互联网,为逝者献上鲜花、蜡烛、香炉、纸钱等虚拟物品,也可用文字表达对已故亲朋的感恩和思念。
祭祀要多一些文化内涵。追思先人,教育后人,可以多一些对孝道的反思,多一些庄重的仪式感,为清明祭祀增添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