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娟 张晨阳
通 讯 员 董卓然
一走进召陵区翟庄街道东方社区银鸽西院,记者就感受到这个“三无”小区的巨变:门禁和监控等安防设施安装到位、坑坑洼洼的路面变得平整干净、斑驳脱落的楼体外墙粉饰一新……
近年来,翟庄街道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社区治理新模式,积极发挥小区党支部、党小组的带动作用,居民小区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党建引领 筑牢治理之基
翟庄街道纺织路社区的外贸家属院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环境差、无人管。自从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党员带头干、楼栋长主动干、居民争着干,小区环境逐渐变好,从“三无”小区变成了“幸福”小区。
为有效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难题,翟庄街道坚持以党建为总领,注重夯实工作责任,重新调整成立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以党建引领带动小区治理全面提升。
目前,翟庄街道已成立“三无”小区党支部16个,覆盖辖区全部“三无”小区;建立楼栋党小组27个,有在职党员153名,党建由原来的“空白点”实现了“全覆盖”。
“把支部建在小区后,彻底打通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翟庄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清亮说。
强化共治 凝聚治理之力
指导社区重新选举小区楼长,109名责任心强的离退休老干部、下岗职工等选聘上岗,成为居民的“传声筒”;成立红色议事委员会,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难题……翟庄街道党工委本着“让党员群众唱主角”的小区治理理念,探索创新群众参与方式,不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逐步让“三无”小区实现了“全面管”“人人管”的华丽转身。
60多岁的丁云霞既是银鸽西院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也是一名楼栋长。她说,小区以前无人管理,加上小区里的住户身份复杂,也不好管理。自从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后,居民都非常配合和支持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不断有志愿者加入为小区居民服务的队伍中来。
与此同时,翟庄街道还积极建设红色引领治安防控体系。实施“雪亮工程”全覆盖计划,在辖区“三无”小区安装高清摄像头,织密了联防联控“天网”。
以人为本 提升治理之效
在“三无”小区治理过程中,翟庄街道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和造福居民作为小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街道3个社区分别组建了社区党员服务队、物业管理服务队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改造老旧小区。去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24个,投入近200万元为37个老旧小区安装了智能门禁及居民人脸识别系统。
通过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翟庄街道让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千条线”,通过党建这“一根针”,踏踏实实地织出共享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让“三无”小区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