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4月15日 星期

遭受镇压 组织损失惨重
——抗日反蒋与抗日救亡运动时期漯河的革命斗争(二)

■本报记者 齐国霞 特邀顾问 刘志伟

1困难时期,党的组织艰难发展

1932年12月,中共中央得知河南党组织多次遭到破坏、省委主要领导人牺牲后,派在上海工作的原河南省军委负责人张振亚重返河南,与坚持斗争的中共豫中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并指示中心县委书记刘晋等人赴上海,汇报豫中及河南党组织状况并参加短期训练班。

1933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派吕文远任书记,刘晋任组织部长,机关设在许昌。省工委成立后,根据中央的指示及河南的实际情况,大力整顿和恢复全省党、团组织,在此基础上动员群众参加反帝、反日的民族解放战争,发动并领导农民斗争,在斗争中开展游击运动,并创立新的苏区。

省工委决定首先打开豫中工作局面,进而推动其他区域的工作。省工委派员巡视了漯河铁路党的工作和临颍农村年关斗争情况,制订了豫中地区年关斗争计划,并派人分赴各县巡视,整顿基层组织,布置年关斗争工作。省工委巡视员杨维新首先到舞阳、西平一带寻找党的组织。在舞阳南乡,他同当地党员取得联系并召集会议,了解舞阳党组织的情况。通过舞阳党组织,又找到了西平县委。杨维新在西平县于岗庄于绍文家主持召开西平、舞阳两县联席会议,西平张国鑫、胥玉清、于绍文、焦向青和舞阳张鸿宾、郭梧轩参加会议。会议着重研究了整顿和发展党组织的问题,同时布置了工作。

3月17日,省工委就工作情况再次向中央报告:“决定以叶县、西华、临颍为发动的中心,同时为便于领导及地位适中,决定把豫中中心县委迁到漯河。”由于经济原因,豫中中心县委由许昌迁到漯河的工作拖延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叛徒张乔的出卖,省工委印刷机关遭到破坏,省工委迁到了郑州。

1933年7月,省工委决定重新设立中共豫中中心县委,让西华县立师范学校中共支部书记、西华县诸葛寺人远学德到漯河组建县委。远学德持省工委介绍信同西平县委书记张国鑫取得联系。随后,远学德在漯河正式组建了中共豫中中心县委(亦称中共漯河中心县委),由远学德任书记,张国鑫任委员、组织部长,马得山(马胜)任委员、宣传部长,胥玉清任巡视员。后张国鑫、胥玉清先后继任书记,邹屏(周泉森)任委员。中共漯河中心县委领导西华、西平、上蔡、遂平、舞阳、郾城6个县的党组织,其领导成员均秘密住在漯河,接头地点先后设在漯河中平里1号共产党员杨体广家、中平里12号共产党员卢发祥家、老街东头路北庆福楼饭馆以及铜匠巷刘木匠处。

中共漯河中心县委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领导豫中人民群众进行了英勇卓绝的革命斗争,整顿、恢复、发展了豫中各县党的组织。中共漯河中心县委紧紧抓住党的组织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努力扩大党的影响,壮大党的力量。中共漯河中心县委成立后,工作区域是西华县西南乡的丁庄、南头村、马庄、湾张、逍遥、叶桥一带。到1934年初,这些地方的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发动群众斗争、开展拥护红军的工作、扩大党与群众的组织等。湾张村建立了30多人参加的群众组织,瓦屋赵成立了党支部并创立了约40人参加的红军朋友会,叶桥也成立了十几人参加的农民团体。由于工作的推动,至3月份,西华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县共有7个区,并共同选举成立了城关区委,实际代行了县委职责,有党员200余人。舞阳县委领导城南、城北区委、城东特支及城关中心支部等16个支部,党员60余人。遂平县委领导诸市、城关、潘庄等11个支部,党员约200名。西平县委领导12个党支部,全县党员达240余人。郾城建有区委2个、学生支部7个,党员50多人。临颍、上蔡也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展了党员。据统计,中共漯河中心县委领导的6个县党组织中,先后有3个县委、10个区委、约46个支部,750名党员。

中共漯河中心县委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非常重视青年团的工作。1934年1月,共青团河南省工作委员会成立。随之,团省委加强了对各地团组织的巡视与领导。1月,豫中的西华、漯河、西平共计成立7个团支部,约30名团员,并着手进行党、团分开的工作。3月,豫中的团支部发展到11个,约70名团员,同时还发展了约60名团的积极分子参加了团的外围组织,如儿童团、少先队、小朋友会等。5月,正式组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漯河中心县委,周泉森任书记,马怀、刘风琴为委员,机关设在漯河铜匠巷。这是当时团省委组建之后河南最早成立的团中心县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漯河中心县委为广泛发动群众,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群众团体,如穷人会、雇农工会、拥红会、反帝青年团等,作为党、团的外围组织联络群众,开展各种斗争。

为了唤起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觉悟,扩大党的影响,中共漯河中心县委领导各级党、团组织不断散发、张贴传单和标语,大造革命舆论,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农村斗争,组织农民奋起反抗

中共漯河中心县委十分关心群众生活,组织领导了分粮斗争。1934年1月,农民饥寒交迫,中共漯河中心县委适时组织了分粮、抢粮、吃大户的斗争。1月27日夜,召集了一次会议,由于当时反动政府规定,晚上7点上街行人要提灯,否则枪杀,8点禁止行人。因此,当晚参加会议的人不多。28日晚,经过安排,28人代表7个村庄参加了会议。会议上,中心县委的同志作了政治报告,报告了各村的情形,随后发表了关于分粮斗争的意见。会议经过充分讨论,统一了思想和行动措施,制订了周密的计划。由于事先的宣传发动及周密的计划,分粮斗争取得了胜利。

在此之后,豫中各地反抗地主豪绅、抗捐分粮的斗争不断进行。遂平县委领导开展了驱逐遂平县中反动校长和附小党棍教师的学潮,进行了反法西斯教育。斗争取得了胜利,成立了教育促进委员会,建立了实验小学,同时还进行了反对修寨的斗争。西华、郾城等县不断开展抢麦、抗捐、反豪绅、算账等斗争。上蔡开展了反对改用度量衡以及向地主借粮、预支工钱的斗争。舞阳发动农民开展了反对保甲、反对抽壮丁、抗捐、抗债、抗款的斗争。西平开展了抢麦、劫狱等斗争。

中共漯河中心县委在紧密结合群众利益、不断开展日常革命斗争的同时,还着重筹备发动遂平秋收暴动和西华县年关暴动。但由于党内出了叛徒,遂平秋收暴动未能起事。西华年关暴动尚未实施,也因省委遭到破坏而搁浅。

1932年11月,中共郾城车站支部根据当时铁路工人遭受路政当局的压迫剥削情况,紧紧围绕求生存、争人权的现实,带领铁路工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争取“车皮捐”的斗争和追悼工人万斗山大会。

3历经波折,中原暴动最终夭折

1933年深秋,中共党员沈东平沈东平受党组织派遣,从冯玉祥、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到许昌、西华、郾城、漯河一带开展反蒋武装活动。他在漯河以中山街周记斋修表铺、东大街关寅征的转运公司等为活动据点,从事革命活动。

1934年春,共产党员吉鸿昌与宣侠父、南汉宸开始广泛联络各地反蒋力量,在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们一方面加强对西北军旧部的策反工作,一方面联络各地原西北军中具有抗日要求和爱国思想的军官,动员他们重新拿起武器组织武装,在河南发动中原暴动。

沈东平积极投入这一革命活动的组织工作,先后多次往返天津,同吉鸿昌商议组建豫东、豫西人民抗日自卫军和举行中原暴动的具体办法。1934年夏,沈东平和张有成持吉鸿昌的亲笔信来到郾城,找到了赋闲在家的原西北军上校团长刘信合。几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为朋友。

此时,原中共郾城县委书记谢梅村因组织山东沂水暴动失败返回原籍。沈东平代表党组织与谢梅村取得联系,协助其开展抗日反蒋工作。当时豫西宝丰、鲁山、郏县、临汝一带枪会林立,一个叫马敬斋的首领住在漯河牛王庙街。沈东平了解到他有相当高的威望,就同他接触,晓以大义,策动他抗日反蒋。在打下了一定工作基础后,沈东平又通过马敬斋,多次派人到宝丰、鲁山、临汝登门拜访当地地方武装,号召他们加入抗日反蒋行列,动员他们配合吉鸿昌举行中原暴动。

沈东平等经过艰苦努力,动员组织了两三万人。正当这个计划将要实施时,国民党特务在天津逮捕并杀害了吉鸿昌。正在天津活动的沈东平逃出敌人魔爪,潜回漯河。中原暴动计划没能实施。

国民党郾城县党部书记常寿峰,忠实执行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四处刺探共产党情况。常寿峰的反动行径对抗日反蒋构成极大威胁。在此复杂局势下,沈东平等一致认为必须坚决打掉常寿峰,消除革命斗争最大障碍,并决定由刘信合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刘信合等利用国民党开纪念周会的机会,认准了常寿峰的特征,并反复察看地形,熟悉城内情况,制订周密的计划,最终派共产党员蔡百川刺杀了常寿峰。

常寿峰被杀后,国民党郾城县政府立即关闭城门,挨家清查户口,寻找可疑人员,一时间,满城人惶惶不可终日。沈东平、刘信合、蔡百川等见局势险恶,便利用身份掩护,迅速撤离了郾城。

4叛徒出卖,党组织惨遭破坏

1934年末,由于河南省委代理书记张国诚等叛变,致使河南党、团组织遭到极大摧残,省军委书记周骏鸣撤离郑州,疏散隐蔽到漯河,先到南郊大荆庄荆清顺家,又到中山大街西段一民宅住下,并秘密组建了省军委机关,寻找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沈东平同周骏鸣在漯河取得联系后,派谢梅村协助周骏鸣开展工作。周骏鸣得知省委从郑州转移到了开封,立即派谢梅村到开封去找省委。

谢梅村临行前,见到原中共郾城县委委员、已经叛党并加入军统的董友坤,将自己去开封的消息泄露。董友坤暗地里派特务盯梢。到开封后,谢梅村几次接头未果,落入军统河南站的手中。谢梅村经不住敌人的利诱和审讯,背叛了党,并加入军统河南站,被派回漯河充当通讯员。

1935年2月,原河南省委派往上海学习的郑州豫丰纱厂党员徐风山叛变,他冒充省委书记回到河南,组织假省委,疯狂破坏河南地下党。此后不久,中共漯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马得山向省委汇报工作时被捕。马得山贪生怕死,叛党投敌,供出了中共漯河中心县委组织及成员名单,并参加了中统特务组织,到漯河一带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员。

由于马得山的告密,中共漯河中心县委书记胥玉清、中心县委委员兼团中心县委书记周泉森与舞阳县委组织部长韩赓尧先后被捕。其后,敌特又逮捕了原中共漯河中心县委书记张国鑫等人。3月,马得山领着徐风山逮捕了周骏鸣。

随后,马得山又带领徐风山和特务暴乃斌到西华县楚庄逮捕在楚庄以教书为职业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李子干。叛徒拿着手枪,押着李子干去归村。一位楚庄农民看到后飞快跑回村里,高声叫喊李先生被土匪拉走了。李子干在村里教书,同群众建立了极为亲密的关系。村民一听说李子干被抓,就拿起武器,火速赶来救援。附近穆庄、杨庄、柏庄的群众闻讯也前来助战。徐风山3人被缴了枪,并被捆绑在东岳庙的柱子上。群众从他们身上搜出执行任务信件和写有18名党员的名单。愤怒之下,群众将3人枪毙在沙河滩上。

中共漯河中心县委由于叛徒出卖受到彻底破坏,活动也就此停止,多名共产党员被捕后关押在郾城、开封、徐州等地监狱数年。豫中地区党的组织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档,中断两三年之久。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党的组织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漯河革命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

②《漯河市革命遗址通览》,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版。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