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19日 星期

抗战爆发 党组织发展壮大
——抗战初期漯河革命运动(一)

■本报记者 齐国霞 特邀顾问 刘志伟

1山河沦陷,国共携手御敌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向当地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路军官兵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爆发。

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徐州后,向中原开展了大举进攻,企图夺取郑州,威逼武汉。5月下旬,豫东数县相继沦陷。6月6日,河南省会开封失守,郑州岌岌可危。国民党当局为了阻止日军攻占郑州,于6月9日在郑州东北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黄河水穿堤而出,直泻东南,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44个县,其中仅河南惨遭洪水洗劫的就有21个县、市,丧生于洪水的有47万多人。黄河的改道使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计划推迟,豫中、豫西地区国土暂时得以保全。到10月,包括豫北、豫东(新黄河以东)和豫东南(淮河以南)的河南半壁河山已沦入敌手。位于中原的漯河,是平汉线南段的重镇,是豫西通向豫东及皖西的门户,沙、澧二河在此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得她更具独特的军事意义。

日本侵略者在军事进犯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广大沦陷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军的军事进犯和野蛮行径,特别是黄泛区灾民大批经漯河逃荒到豫西南的悲惨遭遇,激起了漯河广大人民的义愤,从城镇到乡村,从工人、市民到青年学生,从国民党县政当局到地方实力派人物以及工商业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日热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重新合作,抗日高潮即将到来。

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早就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1937年5月,中共中央预见了全国形势的变化,决定重建河南省委,恢复党在河南的地方组织,以适应抗日新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在延安亲自接见了负责筹建河南省委的朱理治同志,向他指出,这个工作区域很重要,今后将是抗战的重要战略区域,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组织群众,建立党组织,抓紧时间在各方面做好准备。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正式成立,朱理治任书记,林恺任组织部长。重新建立的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任务和河南的政治、军事形势,确定河南党组织的任务是:在全省尽快恢复和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以担负起领导全省人民抗战的重任;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组织、发动各界群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组织各种抗日武装,准备发动敌后游击战争。

吸收群众,迅速壮大党组织

2

1937年9月,中共中央派遣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河南早期工人党员陈坤台到鄂豫边省委工作。不久,省委安排他到家乡舞阳一带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当时,在北平、天津、信阳等地求学的舞阳籍学生胡田希、陈林堂、王立平、臧文德等因局势混乱,先后回到家乡,酝酿筹备成立一个全县性的青年救国团体。陈坤台利用关系,同他们取得了联系,一方面亲自参加筹备发起工作,另一方面物色、培养党员。11月,因国共合作,国民党释放政治犯,原中共漯河中心县委委员、共青团漯河中心县委书记周泉森被释放出狱,回到家乡舞阳,同陈坤台取得联系。陈坤台向鄂豫边省委汇报情况后,恢复了周泉森的组织关系,不久,又发展高文彬入党。同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省委驻豫南代表林恺的指示,成立了中共舞阳县工作委员会,陈坤台任书记,周泉森、高文彬为工委委员。

工委成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迅速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上。周泉森到西平县出山寨找到刚出狱在家养病的原中共舞阳县委组织部长韩赓尧,恢复其组织关系。不久,又相继恢复了当地党员刘聚贤、韩乐亭、焦向东、焦向阳、谢华生、于慎法、杨文东、焦向春等的组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出山支部,韩赓尧为支部书记,刘聚贤为组织委员,谢华生为宣传委员。

1938年1月,随着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更加活跃,建立县委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将中共舞阳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舞阳县委,隶属中共豫南特委,周泉森任县委书记,韩赓尧任组织部长,高文彬任宣传部长。同时,中共豫南特委组织部长仝中玉、宣传部长李子健、河南省委青年部长谢邦治等多次到舞阳,指导党组织的发展及建设工作。县委依据上级精神和指示,采取得力措施健全各级组织,壮大党的力量,至10月,先后建立了出山、东南、西南、城关等区委及其领导下的支部,从而使党的组织实现了顺利恢复和发展。

1937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委员、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派遣共产党员、河南大学学生李国华、张慧如回到家乡郾城,开展党的工作。他们按照省委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动群众,积极发展壮大党的力量。不久,省委组织部长危拱之派遣共产党员、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服务团女生队队长杜启远等到郾城工作,以加强党的力量。他们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过程中,发展郾城西南区问十冠英小学校长朱灿东和青年教师李学文加入共产党。朱灿东在郾城大刘及问十又先后发展几名党员,建立了中共郾城县问十支部,朱灿东任书记,李学文任组织委员,李馨泉任宣传委员,蔡永令任军事委员。1938年10月,建立中共郾城县工委,朱灿东任书记。

中共舞阳县委成立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掀起了全县范围内的抗日救亡高潮,受到了省委的关注。不久,河南省委为加强县委的领导,派遣河南大学学生、舞阳籍中共党员孟玉华加入舞阳县委,并多次派省委青年部长谢邦治到舞阳巡视指导工作,省委书记朱理治还亲自在开封召见舞阳县委书记周泉森,听取汇报并同他谈话,从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的理论高度,从中原抗日战争的发展方向,从舞阳快速建党,坚持统一战线和广泛发动群众的具体工作方法等方面作了深刻全面的阐述,为舞阳及整个豫中地区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形成以舞阳为中心的党的工作格局之后,1938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在竹沟宣布建立中共豫中区特别工作委员会(简称豫中特工委,因机关设在舞阳县,又称舞阳特工委),周泉森任书记,韩赓尧、张维桢先后任组织部长,张静超任军事部长。特工委领导舞阳、叶县、西平、襄城、郾城、许昌、临颍七县党的组织。

中共豫中特工委及所属各县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精神,坚决贯彻执行河南省委作出的关于发展组织的决定,努力克服关门主义倾向,在大量发展青年积极分子入党的同时,大胆向工农阶级及劳苦大众打开大门,大量吸收雇农、贫农、中农入党,提拔大批新党员特别是农民党员,使豫中党员人数由抗战开始时的十来名发展到1938年底的800余人。其中,尤以舞阳党组织发展最为迅速,他们从发展青年积极分子入手,以在全县城乡发展工农分子为重点,迅速发展党员265人,先后建立了东北、城东、城关、北舞渡、出山、东南、西南7个区委,36个支部。

郾城工委同期发展党员210人,先后建立城内、西南(大刘)、西北(大新店)、东北(王岗寺)、中学5个区委,17个基层支部。此外,西平、叶县、临颍、许昌、襄县等地党的组织都有较大发展。豫中特工委的建立和各县党组织的恢复以及党的力量的发展壮大,为漯河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漯河革命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

②《漯河市革命遗址通览》,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