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20日 星期

救亡宣传 激发抗战热情
——抗战初期漯河革命运动(二)

■本报记者 齐国霞 特邀顾问 刘志伟

1郾城:巡回话剧团抗战剧目广受欢迎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河南省委按照中央“共产党员应实际上成为各地救亡运动与救亡组织发起人、宣传者、组织者”的要求,提出了凡是在汴学生,无论是哪个地方的都要返回原籍,开展救亡运动,组织和发动各地农民群众支援抗战。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在《风雨》周刊上发表文章《回乡工作基本任务》,号召青年学生到广大农村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抗日。

为把救亡运动从城市推向农村,中共河南省委负责同志派遣共产党员回到漯河,壮大了漯河党的领导力量,并组织救亡团体到舞阳开展活动,使漯河出现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浪潮。

1937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委员沈东平、中共开封市委委员吴祖贻分别同河南大学郾城籍学生、共产党员李国华、张惠茹谈话,指派他们带领在汴学生返回原籍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李国华、张惠茹以旅汴同学同乡会的名义,召集河南大学、北仓女中、靖宜中学、黎明中学的郾城籍学生詹海舰、王玉琳、阎风仪、王玉静、陶淑君、刘景尧、王宜选等立即返回家乡,与国民党县政当局结合,以抗敌后援会的名义,组建了有20人参加的郾城抗日巡回宣传队。李国华任队长。

在人们聚集的地方,他们组织举办演讲会,讲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实质是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侵略战争,颂扬抗日英雄,激励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学校和街头,他们教学生和民众高唱救亡歌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向往革命的热情。在衙门、县城四关等重要街口,他们书写抗日标语和抗战的重要电讯,画抗战形势图,标明边区(抗日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的地理位置,教育人们坚定抗战到底的决心;通过漫画的形式,揭露汉奸、亲日派的可耻嘴脸,打击他们的反动气焰。通过一段时间的广泛宣传,广大群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教育。李炳华、赵含辉、赵松岩、赵绍德、赵盘根、赵含超等不少青年学生陆续加入宣传队,壮大了宣传队的力量,扩大了宣传范围。

为了提升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李国华等将宣传队改名为“抗敌后援会巡回话剧团”。他们通过关系四处奔走,从郾城商会会长处筹得资金200元,添置了道具。巡回话剧团深入十五里店、大新店、小商桥、洪陈店、宋岗、黑龙潭、老窝、何庄等集镇和偏僻的皇玉、甄庄、清凉寺、万寿寺、邓襄等乡村,还到北舞渡、西华、周口、临颍、商水等地,向群众义务演出抗战剧目,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感染群众,教育群众。

他们还举办了训练班,教育群众看书识字,寓教于乐,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的抗战热情。同时,郾城问十冠英小学的进步师生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建立了50多人参加的战事服务团。中共党员张鸿扬任团长,进步青年周云章任副团长。服务团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到附近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发动群众募捐。他们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誓死不当亡国奴”,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1938年秋,因局势变化,巡回话剧团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停止活动,先后分4批共二十余人奔赴延安和敌后,直接参加抗战前线的火热斗争。

舞阳:青救会战教团催热民众抗日

2

七七事变后,时局混乱,学校停课。舞阳籍的平津流亡学生苗宝泰、臧自修、陈林堂及在开封上学的李景伦、胡田希等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参与者,面对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回到家乡,酝酿成立一个全县性的救亡团体。此时,从延安受命返回舞阳的共产党员陈坤台了解到情况后,迅速与返乡学生联系,从中组织指导,以爱国学生为骨干,在各方社会势力的支持下,于1937年10月在县城西大街城隍庙成立了舞阳抗日青年救国会(以下简称青救会)。

1938年6月底,各地按照县委的要求,大多以学校师生为主,广泛吸收农村青年,相继建立了北舞渡、吴城、武功、尚店、梁八台、尹集、姜店、胡岗、马村等43个分会,分会下又设支会。广大青年踊跃入会,积极加入抗日救亡的队伍。全县会员达到6000人,占全省黄河以南69个县青救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青救会团结全县广大青年,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传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强盗的战绩,促使人们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使舞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高潮。

1938年1月30日,中共河南省委直接组建领导的河南省战时教育工作团(以下简称战教团),一行90余人,在河南大学著名教授范文澜、冯纪鑫的带领下,冒雪步行,应邀从许昌来到舞阳县胡岗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和青救会代表的热情接待。有的群众给团员送去饺子,有的把团员邀请到家里一起欢度新春佳节。

战教团的成员都是来自平津和开封的爱国青年学生,多才多艺。他们演街头剧,教救亡歌曲,出时事壁报,画宣传画,办农民夜校和识字班,帮助农民了解时事、学文化。许多同志特别是一些女同志,走村串寨,深入院户,同村妇一起劳动,烧火、磨面、洗衣服、做针线活儿、带娃娃,样样都干,很快同群众建立了感情,并且从群众中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战教团还在胡岗、屈岗、大王、冻庄等村办起了农民识字班,参加学习的农民有250多人。课本是由战教团自编的,通俗易懂。他们把教群众识字和教群众学政治结合起来,教几个字,就讲点儿时事,深受群众欢迎。战教团还帮助胡岗青救分会举办了3期抗敌训练班,共训练了300多人。训练班由战教团中的老红军廖弼臣任教官。他讲抗日形势、大众哲学、持久战、游击战,还带自卫队到野外的唐河坡里练投弹、射击,开展实战演习。另外,战教团的话剧团和歌咏队在县城等地上演抗战剧目,教救亡歌曲,所到之处歌声不断,广大群众欢欣鼓舞。

战教团在舞阳的宣传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满,当地驻军伙同县政当局向战教团发难。县公安局局长通知正在演出的战教团,要他们次日离开舞阳。对此,范文澜异常愤怒,他坚定地对团员们说:“我们有在中华民国土地上做救亡工作的自由。舞阳难道不是中国的土地吗?我不走!”在驻军师部人员举办的饯行宴会上,范文澜悲愤地说:“同胞们,我们此时在这里似乎听不到枪声。可谁会想到,我们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正遭受着一场空前的劫难呢?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野蛮地践踏着我们的国土,大好河山烽烟四起,同胞们的鲜血染红大地!有多少父老正在血泊中呻吟!有多少兄弟姐妹正在遭受蹂躏!我们的民族在流血啊!同胞们,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大家团结起来,拯救我们的民族吧!”在范文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中,赴宴的团员们都放声痛哭。悲愤中,团员们把丰盛的酒菜掀翻,大厅里响起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无罪”的呼声。这些举动令那些想借酒逐客的顽固分子非常狼狈。这场闹宴后,战教团在舞阳的活动受到限制。4月,战教团南下豫鄂边区,继续宣传抗日救亡。

临颍:抗敌后援会让古郡沸腾

3

1937年秋,共产党员、临颍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教师楚光甫,漯河《警钟日报》驻临颍记者姚健宇针对国民党县政府成立的“临颍抗敌救国会”(名曰抗敌救国,实则徒有虚名,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决定以实际行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们动员进步教师和爱国学生走出课堂,到街头巷尾,以演讲的形式,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接着又发动县师进步学生时国炎、娄少林、郑林昌、张自厚、赵玉华、潘向恭等,奔赴城镇、农村,扩大宣传范围,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0月,楚光甫联络返乡学生龚京兆、张鸿扬等,并与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政训处民运指导员王兴国等携手,成立了临颍抗敌后援会,由楚光甫具体负责。后援会广泛团结返乡学生、县师进步学生及爱国人士同原来就积极宣传抗日的师生一起,分工合作,成立了宣传队、壁报组、漫画组、话剧团、歌咏组,每组10人左右,经常活跃在全县城乡,到处贴标语、散传单、画漫画、刷壁报、演话剧、唱救亡歌曲,使沉寂的颍川古郡顿时沸腾起来了。

抗敌后援会成立后,在楚光甫和进步教师李计卿的主持指导下,首先创办了《临颍抗敌日报》,登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和主张,发布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的胜利消息,还根据党中央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精神,拟出《临颍抗敌救国宣传大纲》,大力发动群众。共产党员实际掌握的抗敌后援会注重把组织农民开展救亡运动和领导农民进行改善生活的斗争结合起来,针对官僚、豪绅种地不纳粮,将负担的税收转嫁到农民身上这种现象,以执行国民党《抗日建国纲领》为由,组织县师、县中学数百人,分赴各联保处,挨户清查登记户口,摸清土地数目,将豪绅们少报的土地清查出来,呈告县政府,实行合理负担。此举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调动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此外,抗敌后援会根据抗日法令,派部分成员到各区担任民运指导员,以合法身份领导抗日救亡和监督国民党地方政府执行抗日政策。1938年7月中旬的一个晚上,王岗区野鸡郭村进步青年郭丙乾、郭丙寅捉住一个日军派到水西区的侦探,将其绑送至王岗区公所。区长赵鹤轩畏敌如虎,唯恐日军到后有所连累,立即将敌探无罪释放。区民运指导员李计卿听闻此事后,控告了赵鹤轩。赵鹤轩被扣押3个月。县长刘庆长受贿3000元将赵鹤轩释放,还合谋诬陷郭家兄弟有共产党嫌疑,并将他们诱骗到皇帝庙老家囚入地窖。李计卿等査明实情后,以县抗敌后援会之名,将刘庆长控告到洛阳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终将刘庆长以贿庇汉奸罪撤职查办。

河南:舞阳青救会全省最活跃

4

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广大青年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全省城乡纷纷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截至1938年春,全省黄河以南已有53个县建立了青年救亡团体,成为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力量。为使全省抗日救亡团体加强联系、共同合作,使全省各阶层、各行业、各党、各派英勇热血的青年团结于一个救亡目标之下,动员全省千百万男女青年保卫家乡、保卫祖国、争取最后胜利,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一个全省公开统一的青年救亡团体——河南青年救亡协会。

1938年6月5日至11日,河南青年救亡协会成立大会在舞阳召开。中共河南省委青年部部长谢邦治,全国民先总部组织部部长丁秀,省及各地青年组织负责人吴祖贻、袁宝华、姚雪垠、陈少景、赵悔琛等,以及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政训处处长李世璋,齐赴舞阳。全省各县除沦陷区以外的青年救亡团体大多数派代表出席了会议。洛阳、南阳、镇平、西平、遂平、密县、息县、方城、南召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舞阳青救会总会长臧自修详细介绍了全县广泛开展青年运动的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一致通过了河南青年救亡协会的章程,选举了省青协的领导成员,吴祖贻任主任,丁秀任组织部部长,臧自修等为青年救亡协会委员。大会向全国发表了《河南青年救亡协会成立宣言》,号召“中原千百万优秀的青年男女,必须携起手来,武装保卫大河南,使河南变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和日本法西斯强盗的坟墓,埋葬他们的尸骨与妄想”。

这次会议的召开,把河南青年的抗日救亡运动引向更加深入的新阶段,成为全省青年运动向前迈进的一个新起点。

参考文献:

①《漯河革命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

②《漯河市革命遗址通览》,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