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彬
通讯员 潘 阳
“为推动‘十四五’数字漯河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系统将重点围绕‘两抓’‘两点’‘两园’‘两突破’,努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政务数据‘一网通享’,有力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将我市打造成豫中南地区性大数据产业中心城市和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标杆示范城市。”日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四新就如何做好今年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工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抓“数字漯河”顶层设计落实和数字基础底座建设方面创佳绩。抓好“数字漯河”顶层设计落实。结合目前正在编制的漯河市大数据“十四五”规划,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广泛开展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大数据服务技术、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调研,为我市大数据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数字化转型,开展5G产业培育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5G应用场景,实施一批数字化示范应用工程。抓好数字基础底座建设。我市将建设全市政务“一朵云”,完善全市政务“一张网”,加快构建城市级数据中台,打造城市运营中心(IOC),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为城市发展决策提供“智慧大脑”。
在全国首家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全国第二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实施中立新功。围绕“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中心、中国(漯河)食品云平台、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的优势,推动食品行业“上云、上平台、上标识”,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对象标识机制、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和统一的价值交换机制,不断提升我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推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大漯河食品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行业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打造“漯河标杆”。
在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方面添新彩。规划建设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结合我市“十四五”大数据产业规划,将招引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生态伙伴,选取有条件的食品产业园区,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转型,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界业务融合模式,大力培育网络体检、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助推我市从食品产业大市向食品产业强市转变。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园。为产业园建设的工作对接、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提供持续的跟踪服务,加快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奠定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建立大数据产业招商树状图,以国内软件、互联网百强企业、国内外知名大数据创新及应用骨干企业等为目标,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产品应用广泛、产业带动性强的国内外知名大数据重点企业入驻产业园,加快推进大数据集群化发展。
在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求突破。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取得突破。我市将以大数据中心、数据中台建设为核心,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政务流程再造,进一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优流程,实现一批证照材料免提交,提高不见面审批和即办件事项占比,积极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豫通办”“跨省通办”。抓好“互联网+监管”和电子证照全省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电子证照试点建设,丰富“漯易办”城市便民服务APP内容,创新便民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我市作为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之一,坚持利用“互联网+”思维谋划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产业、民生、城市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搭建市级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及智慧小区管理平台,选定1个县(区)和30个至50个小区为试点,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小区建设,同时以“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广智慧物流、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智能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