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娟 朱 红
“近年来,我市确立了‘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提出建设中原生态水城,持续做好‘河’‘湖’‘桥’‘绿’四篇文章,让绿色成为漯河底色。”市政协委员慕继琴说。
慕继琴提出,中原生态水城建设是“四城同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任务就是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这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全市人民的期盼,更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举措。
如何建设中原生态水城,慕继琴建议,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管网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强生产企业的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源。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做好水土保护工作,利用生物技术护岸护坡。突出漯河地域文化,将水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沙澧河风景区沿线建设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将自然景观游、休闲度假游、人文景观游有机结合。围绕治水历史、诗词歌赋、神话传说等,打造漯河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沿沙澧河风景区建设休闲驿站,增设公厕、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儿童亲水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