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晓龙)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是我市“四城同建”的首要和关键。今年我市将多点发力、联动推进,围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潜力的基础建设项目和配套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推动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资源整合力、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
突出抓好“五个中心”建设。一是围绕增创现代物流中心新优势,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畅通融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东向水陆大通道,抓紧推进环城快速物流通道建设,提升完善漯河港港口功能,建设郑州大都市圈出海口、豫中南多式联运交通枢纽。着力抓好物流业“一枢纽+两基地+三中心”空间布局规划落地实施,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壮大冷链物流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提质发展,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基地和全国快递业发展的创新样板;二是围绕建设医疗服务中心,突出抓好妇幼保健、康复治疗、中医治未病三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公共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抓好漯河市医疗集团组建及配套措施改革,大幅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围绕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强力实施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培育一批区域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高技能培训基地,打响“中国护士”“河南口腔”“漯河食品”等优势特色品牌,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势;四是围绕建设体育赛事中心,积极申办引进一批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持续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培育本土专业赛事运营企业,推动实施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赛事+”工程,扎实推进体育健身步道、市民乐道、社会足球场等建设,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互促,积极开发户外旅游、水上运动等新产品新业态;五是围绕建设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做强食品、肉制品检验检测服务品牌,加快推进检验检测产业园项目建设与功能配套,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完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创业孵化、融资支持等配套政策。
强化项目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建设高质量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的第一抓手,围绕推进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增强职业教育辐射力、扩大品牌赛事影响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着力谋划储备、推动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基础、促转型、增优势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增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筑牢支撑。2021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8个,总投资29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2.7亿元。其中,现代物流中心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23.5亿元;医疗服务中心项目13个,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职业教育中心项目7个,年度计划投资3.4亿元;体育赛事中心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0.2亿元;检验检测中心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其他项目6个,年度计划投资31.6亿元。
协调联动发力。为确保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有力有效推进,我市精心谋划部署,细化分解任务,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行业类别分别建立“五个中心”工作台账,形成中心城市建设“1+5”工作推进体系。一方面,强化督导跟踪和综合考评,科学建立考评体系,切实抓好工作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建立常态化月度现场督导、季度通报排序、年底综合考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联动配合与协调调度,发挥重点项目周例会直通车的牵总优势,及时发现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强化示范引领与试点带动,组织开展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试点申报工作,引领带动各项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