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 丹)全市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源汇区以“五纠五树”为主线,围绕市、区重点工作,出实招、干实事,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为民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一批作风建设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作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打造“民呼我应”管理服务新品牌。该区从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中确定217个基层党支部联系点,通过蹲点调研、讲授党课、协调解决问题等形式,密切与基层党员群众联系;深入开展“党员支部双承诺、为民服务解难题”活动,去年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00余场次,为群众办实事1600余件。深入实施“民呼我应”服务。依托源汇智慧云数据平台提供“民呼我应96771”(九必访、六必报、七必到、七色光、一热线)服务,将居民需求信息、事务办理、回访追踪等实时记录,构建“群众下单、小区报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四单制”工作模式,实现从“被动等待上门”到“主动服务入户”的转变。“民呼我应96771”服务推广以来,全区共建立志愿服务队313支,为居民办实事2300余件。该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河南日报》等报道。
以常态长效为保障,坚持作风突出问题及时整改,探索“线上线下”日常评议新途径。该区聚焦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纠治“四风”等重点领域,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失责的问责力度。近年来,全区共开展监督检查100余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0起,党政纪处理23人,组织处理28人,群众的安全感、认同感、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在全市率先启动“涉企涉民股室和服务窗口”评议工作,组织全区58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界代表、群众代表等,对全区执法、收费等44个重点股室和49个服务窗口进行了集中评议。自主开发的“同源正风”微信小程序,设置有“四风”解读、举报投诉、曝光台、企业专区、调查问卷五个版块。群众可以把发现的党员干部作风问题上传至举报平台,两个工作日内可以得到回复。
以推动发展为目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该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规范1319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92203件。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全区承诺“最多跑一次”事项有867项,覆盖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实行窗口单位领导坐班制度以来,“一把手”持续深入窗口坐班600余次,分管领导窗口坐班1800余次,“面对面、零距离”听取企业和群众诉求,帮助企业和群众办件500余件。开展“营商环境逐项行建设年”活动,实施县级干部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企业制度,先后派出125名“企业复工复产特派员”到148家企业、市场和重点项目一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截至去年年底,共减税13214万元。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