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5月7日 星期
漯河市市直幼儿园
家园共育 促“特殊需要幼儿”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齐国霞

“当我们看到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时,不要急于责备、批评,要思考幼儿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如果是合理的,成人要尽可能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成人应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表示拒绝。不管是哪种心理需求,成人都应以接纳、尊重的心态与幼儿建立情感联结,对其实施有效的帮助与教育。”4月30日下午,漯河市市直幼儿园全体教师和家长代表共140余人,一起聆听了该园党支部书记魏秋梅的《“特殊需要幼儿”教育策略》专题讲座,学习正确解读“特殊需要幼儿”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并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态度,及时关注、引导幼儿,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现有些幼儿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爱发脾气、吮吸手指、挑食等不良行为。面对这些“问题行为”,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会束手无措、心力交瘁。近两年来,市直幼儿园从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呵护幼儿心理健康出发,接纳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开展游戏化、情景化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学会养成良好行为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市直幼儿园注重家园携手,用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一起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进行有效帮助和指导,引导“特殊需要幼儿”积极转化,纠正不良行为,走上健康快乐成长之路。

魏秋梅向记者介绍,在现实生活中,成人由于缺乏耐心或不能正确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往往只看到了“特殊需要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成人若只是粗暴地加以制止、干预,不能正确缓解幼儿的情绪,久而久之,会使幼儿性格扭曲,不利于幼儿以后的成长。教师和家长如果能找出“特殊需要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实施有效干预,就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比如,幼儿经常出现愤怒情绪时,教师可通过单独谈话给予心理安慰,或带幼儿到“发泄角”进行疏导教育。

据介绍,近年来,市直幼儿园把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当作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用敏锐的洞察力识别出需要特殊帮助的幼儿。该园联合家庭以及相关社会资源,形成家庭、社会及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通过开专题会、座谈会等,使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的理念。

通过近两年来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市直幼儿园在“特殊需要幼儿”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功使22名“特殊需要幼儿”走上了健康成长之路,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