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5月18日 星期

路畅业兴万象新
——源汇区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工作纪实

文/本报记者 周鹤琦 版式/付广亚

“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这是明代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笔下漯河码头兴旺、商贾云集的景象。漯河地处京广铁路和沙澧河交汇之处,历史上就以航运便利、水陆运输发达而享誉中原,因“水旱码头”之称而为世人熟知,商贸兴旺,物流畅顺。

作为漯河主城区的源汇区,以沙澧两河交汇而得名,辖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79个行政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107国道穿境而过,许信高速正加快建设,京珠、漯周、漯平高速公路相交形成“黄金十字架”,国省级公路干线与县乡级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看今日源汇,道路发展提速增效,全区道路总里程562公里,其中县乡道路101公里、村道41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6公里/每平方公里。广袤乡村以公路建设为引擎,百业拔节成长,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为源汇区镇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交通兴则百业兴。近三年来,源汇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目标,立足区情,以“创精品路段示范引领、沿主干路段辐射带动”为纲,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具有源汇特色的“四好农村路”。目前,全区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全覆盖,群众“出门不沾土、抬腿就上车”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一幅“路畅业兴万象新”的画卷在源汇城乡大地徐徐展开……

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温胜强莅临源汇区指导工作。

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领导指导源汇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

区委书记王继周调研“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

区长王凯杰调研“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

善谋善为 凝聚合力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殷切期望。省、市对“四好农村路”建设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明确部署。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源汇区自2018年开始全面启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向全区人民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自此,源汇区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拉开了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的宏伟序幕。

源汇区成立了由区长任指挥长的“四好农村路”创建指挥部,统筹督查、发改、财政、交通、扶贫、农业农村和各乡镇政府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力配合土地调查、征地拆迁、环境打造等各项工作,形成创建合力。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实施方案,细化了创建标准,确定了年度目标,并抓好工作落实。

领导带头上阵。区委书记王继周先后组织召开常委会、四大班子联席会研究“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区长王凯杰经常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创建经验,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排忧解难。

强化要素保障。源汇区是老城区,财政负担较重,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尽最大努力挤出资金予以保障。除了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外,该区还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杠杆作用。据统计,仅2020年,源汇区就争取上级交通部门补助资金1300余万元、一般债券资金和特别抗疫国债资金1700万元,今年又争取到了第一批1000万元的一般国债资金,全部用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在此基础上,统筹农业、水利、扶贫等专项资金更多向“四好农村路”建设倾斜。

强化督导考核。围绕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情况,区创建指挥部办公室每月对各乡镇推进情况进行评比、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并限期解决。每半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推进情况进行观摩,年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讲评,并把“四好农村路”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科级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如今的源汇区,区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乡镇全力配合,交通部门全员上阵,形成了涵盖各个层面、统筹各个行业的“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新局面。

破立并举 打造美丽乡村路

五月的沙澧大地,处处生机勃勃。驱车行进在源汇区乡村,只见一条条宽阔平直、花香四溢、绿树掩映的“四好农村路”不断延展,连着田间地头,串起千家万户,引领一个个乡村次第绽放出“畅、洁、绿、美”的独特魅力,真正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乡村。

“四好农村路”是百姓身边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创建中,源汇区因地制宜、破立并举,注重在破解难题上寻突破,在创出区域特色上下功夫,切实让每条农村公路都成为展示源汇形象的窗口,让路景相连。

破解路肩培护不到位、路田不分家的难题。区财政出钱,租赁创建环线道路两侧各5米的土地,培护成2米路肩、3米边沟。2020年,全区创建环线道路路肩按标准全部培护到位,边沟全部整理出来,彻底解决了影响源汇区多年的路田不分家问题。

破解道路绿化水平低的难题。2020年,结合创建道路两侧产业布局,按照“一路一特色、一里景不同,乔灌结合、四季常青”的要求,高标准进行道路绿化,打造景观廊道,共种植各种绿化树近3万株,铺设草皮近2万平方米,播种花草1.2万平方米。

创出源汇区域特色。紧紧围绕打造精品环线,把环线上连接村庄的村道一并按照“四好农村路”创建标准高水平建设,形成了创建工作以县(乡)道为主、以村道为辅的新格局,有力助推了“四美乡村”建设。

由通向畅,由畅向美。沿线乡村因路而变、因路而美,路上车来车往、穿梭自如成为常态。“乡村路越来越宽,沿线都是绿化景观。这在三年前根本不敢想。”聊起今日乡村路,群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顺山大道

科学建设

整理路肩

建管养运 统筹推进惠民生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养好、运营好。源汇区主动作为,坚持建字当头、管理为先、养护为要、运营为本“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着力打造精品惠民工程。

——建,严抓工程质量。

在道路建设上,源汇区坚持品质优先,注重提质增效。严把准入关,对施工、监理企业严格把关,通过招标优选企业;严把施工关,落实交通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质量监管制度,实施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把现场关,采取专业监理旁站巡查、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等形式,确保农村公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三年来,源汇区投资3600万元新修县乡道路30公里,投资4000万元修建扶贫公路、通村入组道路80公里,“五纵四横”交通路网初现规模,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达里程逐年增加。特别是2020年,该区克服诸多困难,对创建环线上的10公里县道皇十线和2公里乡道宁前线高标准大修、改建,成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管,坚持管理创新。

路网延伸、车流增加,让农村公路管养难度越来越大。为确保“四好农村路”畅通无阻,源汇区强化路政管理,严查侵占、损坏农村公路的违法行为;强化“双超”治理,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严厉查处;强化路域整治,坚持公路路域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仅2020年以来,源汇区就整修路肩边坡120余公里,铺装路缘警示砖、标志标线70公里,设置路域文化牌90余处,新增警示标志、减速带、防撞护栏等安全设施80余处,清除沿路堆积物150处,拆除非公路标志广告牌200余处,清除违法建筑3000余平方米,实现了路宅分家。在过村路段粉刷墙体4万平方米,以宣传人文故事为点缀,打造美丽乡村节点、公路文化、公交站点,形成“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乡村美景。

——养,强化责任落实。

认真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三级责任主体,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事权、责任、任务三明确,构建了“区建养护中心、乡设管护站、村有养护队”的三级养护网络,日常养护率达到100%。

——运,注重协调发展。

建设是基础,运营是目的。源汇区坚持把“运营好”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落脚点,让人流、物流在城乡之间高效运转。积极打造“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区财政每年补贴运营费50万元,确保全区13条城乡公交线路134台公交车辆开得通,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城乡公交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投资30余万元完成2个乡镇综合服务站、8个港湾式中途站、60个简易中途站建设;结合电子商务进村工程,着力打造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全区乡乡有物流站、村村有投放点。

好路在前,幸福可期。在源汇区,一条条便捷、畅通、安全、舒适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群众“出门走硬化路、抬脚上公交车”的局面已经形成。

深度融合 美丽乡村入画来

农村公路两侧,扶贫车间、农家乐园、家庭农场遍地开花;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各美其美;土地流转、产业调整稳步推进,农业增收、群众致富步履稳健……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构建了农村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打通了乡村振兴“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通道,真正成为源汇区群众的产业路和致富路。

大道映长空,路通百业兴。源汇区充分发挥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旗”“牛鼻子”作用,使“公路+”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振兴等深度融合,提振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公路+脱贫攻坚。三年来,累计为空冢郭镇前朱村、大刘镇蔡庄村和问十乡西师村三个省级贫困村新建改建通村入组工程近二十公里,全部实现“户户连”。贫困村依托农村公路建“扶贫车间”、开“农家乐园”、办“家庭农场”,搞行业合作社,实现全村稳定脱贫。

农村公路+美丽乡村。沿“四好农村路”创建路段,规划串联起10个行政村,高标准打造成省、市“四美乡村”示范村,有力带动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公路+产业振兴。培育出空冢郭镇工业物流园区,大刘镇商贸物流园区,问十乡万亩烟叶、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大刘镇晚秋黄梨和中草药种植等一批园区和农业龙头基地,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公路+乡村文化旅游。打造了“古韵半坡”“幸福前朱”“水韵小曹”“英耀蔡庄”“红映曹店”“贤耀陶桥”“雅韵周庄”“孝廉大陈”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同时,沿皇十线十多处采摘园、农家乐小院相继建成开业,催生了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

农村公路+电商物流。路顺畅、车畅通,带动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落地生根。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提供便利交通,打通了快递进农村“最后一公里”。

大道通衢天地宽,繁花似锦万象新。以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为笔,源汇区正用浓墨重彩绘出乡村振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新画卷。

整装待发

本版图片由源汇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