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5月28日 星期

绘就新时代“三农”发展璀璨画卷
——写在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漯召开之际

■本报记者 王 辉

初夏的沙澧大地,风吹麦香浓,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第十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精彩落幕不到半个月,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漯河再次张开热情的双臂,喜迎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的召开。

两场大会,一食,一农,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殷殷嘱托中,在中央一号文件擘画的乡村全面振兴宏伟蓝图指引下,漯河奋勇争先,出彩添彩,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责任与担当,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城乡融合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在这片孕育了八千年华夏文明的肥沃土地上,绘就了一幅幅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璀璨画卷。

以食为媒 串起农业全产业链

漯河市食品产业发达,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的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吸引参展商1023家、采购商2.2万家,经贸成交额462.2亿元,食品产业的特色优势和食品名城的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在食博会“风向标”的指引下,“漯河味道”香飘全国、走向世界,食品产业规模、质量及配套水平全国领先,全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全国的六十分之一,形成了以双汇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食品、南街村集团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国第一。产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的全食品产业链条。

(下转02版)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