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5月28日 星期

绘就新时代“三农”发展璀璨画卷


(上接01版)

工业拉着农业的手,城市带着乡村走。漯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链同构”的重大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的“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食”两个字做文章;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提升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为切入点,推进粮食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构建,初步形成了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相关经验做法作为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模式在全国推广。

从下面的一组数据可见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含金量:年均粮食产量180万吨,仓容470万吨,加工转化600万吨,物流转运100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达到4.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4%、营收的66.8%、税收的79.4%、利润的81.9%来自食品产业,带动25万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有力破解了粮食主产区产业发展难题,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富裕。

全链发力

农业发展迈向更高端

全链条的构建,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

做优农业基础,着力打造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目前,我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79万亩,临颍县颍河西侧和郾城区西大坡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舞阳县泥河洼16万亩高标准农田成为全国样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19.4万亩,居全省第一;生猪规模养殖达90%以上,全市5个县区中有4个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依托小辣椒种植优势,建成临颍县辣椒产业园,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辣椒贸易和信息交流中心。临颍县王岗镇在中国国际辣椒产业博览会上被授予“中国辣椒第一镇”荣誉称号。

做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我市围绕产业链延伸,牢树“食品+”理念,积极培育食品机械、食品包装、功能性保健性食品、绿色食品添加剂、食品物流、宠物食品等产业。目前,全市已培育出年营收超亿元企业2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1家。引导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漯河千亿食品产业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

做强平台载体,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我市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为重点,及时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打造食品研发平台,提升科技价值;打造质量标准平台,提升安全价值;打造检验检测平台,提升服务价值;打造食品云平台,提升产业价值;打造供需平台,提升渠道价值。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延伸。

乘势而上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如期实现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

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乘势而起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我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域创建行动,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坚持提升与新建相结合,依托漯河市“十百千万”工程规划的10个产业带布局,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创建“三链同构”示范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临颍县辣椒产业园、舞阳县食用菌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郾城区优质小麦产业园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运行模式,继续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小辣椒、优质食用菌等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如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沙澧儿女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