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星期
中国联通漯河分公司
深度对接“十四五” 赋能漯河数字化


■本报记者 石书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作出了部署。中国联通漯河分公司(以下简称漯河联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快5G新基建”的指示精神,深度对接“十四五”规划,围绕新时代漯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个一”总体部署和“数字漯河”顶层规划设计,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为漯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劲动力。

加快5G建设,推进“云网一体”“云网融合”

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已被大家所熟悉。随着5G技术的出现,“云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简单地说,网就像是“铁路线”,把一个个城市、农村连接起来,让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个“铁路线”可以是实际的线,比如光纤,还可以是虚拟的线,比如输送信息的无线电波。5G技术就是把铁路上的蒸汽机车、电力机车更换成了“复兴号”高铁动车,就像原来的双车道高速公路拓宽为百车道,路更宽了、速度更快了、装载的东西更多了。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手段,把“网”和“5G”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网络应用计算技术,就是“云技术”。

“云技术”能干什么?

能储存图片、视频、文字,还能刷脸支付、在线学习……除了针对个人的服务,还有很多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服务,比如开视频会议、网上办理各种审批事宜、远程教育教学、远程医疗会诊等等。

“云技术”不是凭空出现的,需要做好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如铺设光纤、建立5G基站、采集数据信息、制作软件编码等,才能使“云技术”更好地服务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

为此,漯河联通提升政治站位,配合市政府,与华为公司合作,优先采用华为公司5G技术搭建漯河的5G网络,匠心打造精品工程,独立组网。截至2020年年底,已建成5G基站497个,覆盖漯河市区和临颍、舞阳两个县城。“云网融合”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驱动和本质内涵,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选择。至此,“数字漯河”顶层规划设计的智慧底座已经建成。

实施创新战略,助力智能制造、乡村振兴

2018年,漯河联通推出了“云联网”“云专线”“云宽带”等七大“云”产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成熟,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漯河联通不断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021年1月,漯河联通与迪信通漯河英米机器人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G+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漯河联通已经参与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中,对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0年年底,郑州大学(漯河)大数据产业研究院、中原鲲鹏创新中心漯河分中心等互联网创新平台先后落户漯河。这些平台的落户,对漯河开展网络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漯河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提升漯河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漯河联通“5G+工业互联网”“5G+MEC”“5G+MES”“5G+智慧工厂”“5G+智慧能源”“5G+工业智能巡检”(中国联通自研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全新技术、全新应用目前已在全市重点企业投入使用,全面助力打造食品工业强市。漯河智能制造时代即将到来。

漯河联通实施了“信息扶贫”五大工程,设立电信普遍服务试点51个、争取了中央专项补助与省投资金2751万元,实现了偏远贫困村光纤与网络覆盖。漯河联通通过“网格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平台”扩展建设“数字乡村”网络平台,创新手段、整合资源,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衔接起来,惠及169个贫困村,3万户贫困户。

漯河联通勇担央企政治、经济、社会责任,依托5G“数字中国”智慧底座与“云网一体”网络架构,自主研发的“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于2020年下半年在郾城区商桥镇投入使用,为中原大地乡村振兴架起了“数字治理之桥”“惠民之桥”“致富之桥”“振兴之桥”。该工作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各地推广。

“网格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贯通县、乡、村、网格、村民五级架构,便于各层级配合区域热力地图、小程序、办事大厅和随手拍等线上管理“人、地、事、物、情、组织”信息,实现了多维度分析决策、可视化现场指挥调度、多视角惠民便民互动的愿景和“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平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一长三员”管护制度等构建集农田设施巡查、故障上报、整改、效果跟踪反馈为一体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系。

平台还可以应用于乡村道路监控、家庭院落安全守护、果园农场和鱼塘水库等地的看管防盗。作为“雪亮工程”的有效补充,该平台不仅节约了政府投入,还能让村民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自家监控视频,打造了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联防联控体系。

群众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咨询、线上办理,及时了解惠民政策。平台通过新技术无缝接入“智慧党建”与“阳光村务”,对网格党建进行全方位管理,把村集体财务收支、土地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福利救济工作等群众关注的信息全面公开、动态更新。

该平台的推广应用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省政府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同时,漯河联通在全市乡(镇、街道)建设了72个高清视频站点,搭建了全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四级视频会议平台,使全市行政村均可利用钉钉软件同步收看视频直播会议。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漯河联通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领先时代的科技创新精神,以新技术、新应用不断迭代优化平台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新动能,擘画数字乡村发展新蓝图。

推动食品标识解析节点与“星火·链网”上线

在漯河联通全面参与和通力配合下,2020年11月30日,全国首家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以及全国第二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漯河正式上线。

什么是“二级节点”?有什么用?

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可以为每个食品产品发放一张唯一的“身份证”。这张“身份证”包含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原配料、生产商等信息。如果生产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销售企业都在“二级节点”范围内,那与该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信息就都可以查到,构建了“万物智联”产业生态链。

“星火·链网”是由国家工信部牵头,在多方面支持下开展建设的区块链服务网络,为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机遇,助力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发展。

简单说,“二级节点”像一个资料库,“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像一个采集标准统一的“信息采集管道”,这个“管道”联通着各个企业。每天生产产品的信息通过“管道”进入“二级节点”,在“二级节点”领取“身份证”。产品凭着“身份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这样的模式对于漯河的食品产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为此,漯河联通积极促成河南联通公司与河南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漯河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组建了面向政府、企业、消费者的产业赋能平台——中国(漯河)“食品云”。“食品云”与双汇集团、三全食品、南街村集团、联泰公司、平平食品等企业沟通对接,充分利用“二级节点”和“骨干节点”,实现各主体的共建、共享、共赢。这样的联合既可以完善区域小循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又可以帮助政府提升服务能力、创新线上招商模式。随着平台的扩大,该平台还将扩大漯河食品产业影响力,为全省乃至全国食品行业的行业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打造“漯河标准”。

坚持“三链同构”,打造漯河“工业云基地”

2021年2月9日,市政府与腾讯云计算(北京)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中国(漯河)“食品云”与腾讯云计算(北京)公司、河南信息产业投资公司合作,共同打造“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

打造“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具体行动,也是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动“三链同构”、赋能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又一重大举措。

“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把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互联网专家资源聚合起来,针对漯河食品产业附加值不高、原料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机构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制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策略,帮助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优质供应链。

这些目标的实现,要基于漯河联通与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共同布局的5G新基建智慧底座。没有漯河联通与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建设的5G基站,中国(漯河)食品云这个平台的自身建设、运营管理、企业云上运行等所需要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服务能力都不会快速实现,甚至一些企业里的智能机械能否启动也会成为问题,因为“网”连不上,腾讯云计算(北京)公司的工业互联网资源也连不上。

为保证24小时的“联通”,漯河联通在今后三年内,将投资3亿元在扩容、连片、深度覆盖等方面与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开展合作,把一个崭新的SA独立组网的5G精品网络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数字网络基础设施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融合的创新的网络生态系统。

漯河联通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认真领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深刻内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推进5G新基建和赋能千行百业作为自己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突破口,全力落实“1+5+5”的企业战略:“1”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5”即塑造高品质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活力运营、高科技引擎的“五高”新优势;“5”即推进创新产品新高地、匠心网络新基建、智慧生活新生态、深化改革新活力、数字智能新运营的“五大”重点工程,为工业强市、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贡献力量。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