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 丹 通讯员 潘 阳)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力度,以简政放权、一网通办、完善监管、审计整改、优化服务为重点,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2019年,我市连续两年市场主体总量与新增量增速居全省第一;2018~2020年,连续三年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密度居全省第一。
简政放权全面彻底
我市进一步精简行政事项,取消调整行政职权371项,取消调整变相审批4项,取消各类证明事项8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0项,成为全省保留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的省辖市之一。积极推进全省“三起来”示范县——临颍县权限下放工作。目前,15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已经全部下放承接到位。
放管结合及时有效
全覆盖。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完善“一单两库”,实现抽查事项全覆盖。畅通政务服务“好差评”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实现市县层级全覆盖,政务服务有效评价率和主动评价率均居全省第一。
重信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开展城市信用监测评价,在2020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观摩会上,我市获得“特色性平台网站”奖。在全省率先探索“双随机+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构建了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互联网+”。围绕“互联网+监管”全省试点任务,开发完成具有我市特色的“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目前,全市已有490家食品生产企业、1.6万家食品流通企业、602家学校食堂、9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被纳入“互联网+监管”范围。
优化服务积极到位
减材料。深入推进商事“集群注册”“证照分离”等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准入、经营更加便捷;在全省率先开展药品行业“一业一证”改革,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等实现经营备案和许可“四证合一”,申报、受理、核查、发证并联办理。目前,企业和群众办事时提供材料较以前减少30%以上。
减时间。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相比法定办结时限压缩比例达到76%。企业开办时间由3天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结时限均压缩至24小时内,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个小时内办结,(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