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今年5月,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胸戴大红花的朱海霞,回忆起7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眼睛湿润了。她欣慰,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爱钻研善总结的“小百科”
“扶贫资金公示、公告应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规模……”正在研究文件的朱海霞一边念,一边标记重要内容。每次文件一到,她总是第一个着手研究的人。凭着无论干什么都要学好、吃透的钻劲儿和韧劲儿,各县区扶贫项目资金、问题整改等方面的难题到了她这儿都能很快解决。同样,单位里无论存放多久的文件,她都能第一时间概括出文件的主要内容。她因此成了同志们眼里的“小百科”。
朱海霞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作为市级业务部门,要想指导好县区,我们就要吃透上级政策精神,成为行家里手。”除了掌握我省及我市业务工作范围内的政策外,她还广泛收集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做法,拿来分析和比较,一旦发现先进经验,就会提炼之后将精华部分发到微信群里分享给大家,营造爱学习、爱研究的工作氛围。
不知疲倦的“小马达”
“朱科长,你那儿有《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吗?我急用。”“有,马上转给你。”某天晚上9点多,舞阳县扶贫办的同志给朱海霞打电话找文件。这对朱海霞来说是常态,只要县区一个电话,不管什么时间,她都立刻着手解决问题。
朱海霞担任市委农办(原市扶贫办)扶贫工作科科长期间,承担着全市脱贫攻坚业务指导的职责,责任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她硬是从全面提高自己和科室全体同志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入手,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县区扶贫系统干部都亲切地叫她不知疲倦的“小马达”。
出了名的工作狂
“海霞真是一位好同志,家里有俩孩子,却从没有因为孩子耽误工作。这对女同志来说真不容易,我真佩服她!”同事王云涛一连三个“真”字,表达了对朱海霞的敬佩。
朱海霞是原市扶贫办出了名的“工作狂”,工作一干就是大半天,屁股不离椅子,直到把手头的工作整理完。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为此,她很少休年假、过节假日,更别说因私请假了,就连单位组织的体检她都连续四年没顾上去。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始终坚持“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工作态度,对每一个数据“精打细算”,对每一段文字“仔细研磨”,力争把工作做到极致。2016年以来,40余份脱贫攻坚政策性文件,60余份问题整改方案、报告在她手中起草完成;1800余条问题在她的带领下100%整改完成……
转眼间,小女儿要幼儿园毕业了,儿子也学会给妈妈做饭了。在单位,尽管朱海霞基本上不说家里的事,但是同事们都知道她心里藏着对孩子的歉疚。因为,他们明白,扶贫干部是贫困群众的贴心人,但都是家庭的局外人。
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我到市扶贫办咨询政策,办公室的同志很热情,特别是那位女同志,查文件、找资料、打电话,不厌其烦。这样的好干部多了,上访的事就不会有了……”这是一位信访群众写给原市扶贫办的感谢信。信中的女同志就是朱海霞。
朱海霞出身农村,又是省选调生,曾长期在乡镇工作,对农村、农民和基层干部有着深厚的情感。从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是奔着为群众服务去的,从乡镇烦琐、具体的工作到指导全市脱贫攻坚业务工作,她都认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作为市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科的科长,朱海霞仍然经常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脱贫攻坚战打赢了,接下来乡村振兴任务更加艰巨,她将继续传承、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整装再战,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