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7月15日 星期

武建军:待村民如家人


■文/本报记者 张玲玲

图/本报记者 范子恒

自2003年至今,46岁的武建军已任舞阳县北舞渡镇文昌街村党支部书记18年。其间,他带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村务公开透明

2003年,镇、村干部找到武建军,希望他接任村支书。这让他犹豫不决。

“父亲干过30多年的村支书,母亲对村支书这一职务很了解。她认为我脾气急躁,不适合当村支书,也当不了村支书。”武建军回忆道。

然而,面对镇、村干部和老党员们期待的眼神,武建军难以拒绝。

“既然干了,就要干好。”武建军说。

“不走泥路”是村民当时最强烈的愿望。于是,修路成了武建军上任后为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争取项目。资金到位后,修路还需解决清障问题。“我们村修路清障最先清理的是我父亲的代销店。当时我父亲在村口开了个代销店,影响修路。和父亲沟通后,我把那五间房子拆了。”武建军说,这为清障工作开了个好头。此后,全村老少爷儿们对清障工作都非常配合。

在武建军的带领下,2013年,文昌街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与此同时,武建军狠抓班子建设,把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他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纪律要求,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引导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服从组织安排,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村务公开:凡涉及人、财、物及全村发展的问题,都必须经过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

“俺村所有事务都是公开透明的,群众的满意度很高。”武建军说。

2017年,文昌街村获得“阳光舞阳”体系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

帮扶困难群众

“俺书记中”“建军为人实诚得很”……记者在文昌街村采访时,提及武建军,村民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

因妻子、女儿患病,蒋陆洲一家人生活困难。

“建军真是没少替俺家操心!俺家有现在的生活多亏了他。”60多岁的蒋陆洲言语间充满了感激,向记者介绍了这些年武建军对他们家的帮扶:他养蜜蜂,武建军拿钱帮他买蜂箱;他自酿高粱酒,武建军帮忙购买高粱、找专家教他酿制技术。

“上次俺生病住院,建军送来了2000元钱。逢年过节,他都给俺家送米、面、油。冬天来了,他常常送被子、棉衣等。我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他。”蒋陆洲说。

今年52岁的村民周晓花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里的房子需要修缮,但她拿不出钱来。武建军积极奔走,为他们家申请到2.2万元维修资金。同时,他还帮周晓花找了份工作。

“武书记平时就很照顾俺家。他帮我找的工作,每月1000多元,活儿不累,还能照顾孩子。日子有盼头了。”周晓花说。

在武建军看来,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村里的老少爷儿们就是一家人。谁家遇到难处我都不能坐视不管。”武建军说。

今年90岁的孙志安,前些年和老伴儿住在村南一处自建房里。老伴儿去世后,孙志安不愿和儿子们住在一起,独自生活。孙志安的三个儿子轮流去侍候,送饭、洗衣服、收拾房间、陪老人聊天。

“他执意自己住,我们就听从他的意见,没事儿就过来陪他。只要老人舒心,我们来回跑着辛苦些也是值得的。”孙志安的儿子孙金德说。

“现在村民对老人都很孝顺,家家都很和睦。”武建军自豪地说。

改善村容村貌

采访时,记者在文昌街村转了转,平坦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绿植、漂亮的游园,构成一幅美丽的宜居村庄图画。

“俺村过去全是土路,广场和游园原来都是荒坑,环境可以说是脏乱差。”村民王栓告诉记者,近些年,村庄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武建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我们在全村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武建军说,他们清理了杂草、垃圾,安装了排水管道,将荒废小坑塘改造成小花园,在村主干道两边栽种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矮冬青等各类绿色植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8年,文昌街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同时,武建军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零到每年近18万元的飞跃。”武建军说,他们整理出100多亩土地出租,每年能收到约10万元的租金;建起1400多平方米的厂房,每年能收取4万元的租金;通过贾湖田园综合体扶持项目,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

“规划中的胡辣汤小镇就在我们村南边,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村庄的发展。相信我们村会越来越好。”武建军满怀憧憬地说。

武建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