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7月23日 星期

信仰的力量
——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周福灵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这饱含深情的文字是一位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的牢狱里写下的,他就是方志敏烈士。

方志敏烈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是早期闽浙赣省委书记、第一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11月,为策应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方志敏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他坚持战斗数日后弹尽粮绝,在敌人放火烧山时被捕。

在江西南昌国民党军法处看守所阴森的牢狱里,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方志敏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热血忠诚。敌人残酷地折磨方志敏,给他吃发霉的米饭,里面是稗子、谷壳和沙石;对他使用酷刑——皮鞭、老虎凳、辣椒水……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没透露一点党的信息。他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光辉篇章,最终英勇就义。

方志敏入狱后的第5天就开始了写作。他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倾吐对党、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总结斗争经验,为后人留下一笔用生命凝成的精神遗产。在狱中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白天写、晚上写,从深夜写到黎明。为了写这些文稿,他熬过许多不眠之夜,有时头痛欲裂,他只好用双手抱住头,稍有缓解又继续写作。他将自己的炽烈感情和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文稿中。到当年6月中旬,他先后写完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8篇文稿。当他在写作《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第三章时,噩耗一个接一个传来,入狱的难友先后被枪杀。这时方志敏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抓紧安排送出文稿等后事。7月初,他写了《遗信》和《给党中央的信》《给我妻缪敏的信》《给鲁迅先生的信》等。信写好之后,他又投入紧张的文稿复写工作。为保险起见,他决定传出4份文稿,这就要复写3份。这3份文稿有的是用米汤密写的,有的是用墨笔抄写的。十多万字,复写3份就是30多万字。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每天要复写两万多字,没有惊人的毅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一个因为心怀信仰而无所畏惧的人,他顽强不屈的意志与品格、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与奉献感化了狱卒乃至前来劝降的人。

《可爱的中国》写于1935年5月2日。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今天,阅读《可爱的中国》,我感受到那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无法阻挡的阳光和力量,感受到方志敏烈士对中华民族、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选定崇高的信仰,它能激发无与伦比的力量;坚守这种信仰,它能让人披荆斩棘,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正是基于这种信仰,方志敏和他的战友们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视死如归,无所畏惧。方志敏坚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他在文字中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描绘出祖国未来的美好景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在方志敏牺牲14年后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信念如旗,它指引前进的方向;信念如火,它点燃生命的激情。闪耀在革命先辈心中的理想信念像太阳一般炽热,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更应该热爱可爱的祖国,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让爱国与奋斗成为人生厚重的底色。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