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8月13日 星期

我的读书故事


■池玉枝

我的读书启蒙源于上小学时。20世纪70年代,我家生活在舞阳县城。县城街道有个标志性建筑,就是邮电局大楼。在以灰黑白为主色调的小城,邮电绿非常抢眼,大楼、邮递员的工装、自行车和邮递汽车都是邮电绿。父亲是邮电局的职工。当时我们住在邮电局院里。邮电局最“富有”的就是报纸、书刊。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天在报纸堆里翻阅。看得多了,有时会抄点东西放到作文里。有一次写作文《庆祝元旦》,我照着报纸社论摘抄了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抄一两句,也不是全抄,有的句子顺序调换一下,最后信誓旦旦表了决心。我交上作文后,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我兴奋得连续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在邮电局院里住了七年,在报纸书刊堆里翻阅了七年,耳濡目染,还真爱上了读书。现在,我人到中年,对读书的兴趣不但没减少,而且越来越浓厚。

退休以后,我成了自由人,时间充足。只要不外出,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读书会,跟着文友们学习、交流,学写读后感。记得最早两期活动是阅读《瓦尔登湖》和《诗经》,组织者让各自写出读后感。我想打退堂鼓,因为不会写读后感。一落笔,恨不得把原文抄一遍,面面俱到,生怕别人看不明白,其实是自己心里没底,不具备发散思维和提炼概括的能力。参加读书会次数多了,慢慢学习了别人的经验,知道阅读一本书如何从一个要点引申,把想说的话变成文字。

我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刊发在2019年7月29日的《漯河日报》上,给了我很大鼓励。截至目前,我一共在报纸上发了21篇读后感,其中有两篇在《读经典书籍 做时代新人》征文活动中获奖。

现在,我读书养成了两个习惯:一读,二写。看完一本书,不写读后感就像一件事做了一半,写完读后感心里才踏实。

如今,读书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与满足,还使我的生活多彩而充实。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