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阳光,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把志愿服务融入生活的魏新梅就是我市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实习生 邵佳蓓
通 讯 员 刘 凯
魏新梅是一名志愿者,坚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十几年。在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作为一名志愿者,积极投入其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精神。8月17日,记者对魏新梅进行了采访。
当天,记者看到魏新梅身穿红色马甲,在小区门口为来往居民登记信息、测量体温。魏新梅今年64岁,已退休多年,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到漓江路社区帮忙。“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她,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来办事的居民,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她都会帮上一把。”漓江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漓江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魏新梅尽己所能,主动帮助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分担任务。她在小区门口值班,协助填写疫情防控登记表,为进出人员量体温,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好摸排、筛查、消毒、宣传等工作。
8月7日至8日,漓江路社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时,魏新梅早上6点多就赶到社区,帮忙维持秩序,引导居民有序采样。两天忙碌下来,魏新梅的嗓子都喊哑了,嘴巴上起了两个大水泡,但她继续坚持在抗疫一线。小区统一采样结束后,为给个别没能参加统一采样的居民提供机会,漓江路社区专门在烟厂花园设置核酸检测采样点。这个采样点每天工作到很晚,魏新梅在小区帮忙结束后,还会到这个采样点继续帮忙。
采样工作结束后,魏新梅又将志愿者的马甲带回家,清洗干净后送回社区。“看到医护人员穿着那么厚的防护服,还坚持帮居民采样,我心疼他们,能多帮一点是一点吧。”魏新梅说。
除了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魏新梅还积极参加其他志愿活动。她是天桥义工的一员。天桥义工每周六会举办志愿服务活动,魏新梅几乎每次必到。她会理发、缝补,活动中找她帮忙的居民很多。采访当天,一名男子找魏新梅帮忙理发,魏新梅二话没说,当即帮他理好了头发。据了解,这名男子患有智力障碍,平时在烟厂花园附近活动。每次看到他,魏新梅都会问问他是否已经吃饭,没吃饭的话,就给他买东西吃。
“现在,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能帮别人做点事情,我心里特别高兴。”魏新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