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它为个人安身立命奠定基础,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活力。正是依靠敬业奉献,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缺乏敬业精神的社会,难免被人诟病和轻蔑。
漯河医专二附院骨二科护士王改,就是我市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实习生 柏柯羽
今年39岁的王改,是漯河医专二附院骨二科的一名护士。
她不仅在平时工作中勤勤恳恳、认真负责,还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8月17日,记者采访了王改。
对待护理工作,王改精益求精。她学习借鉴其他医院好的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努力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2020年初,面对疫情,王改主动请缨,投身抗疫一线,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负责人。每次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摘下口罩,她的脸上都是深深的勒痕。每轮值班加上隔离,她都要与家人分离十多天。
“我熟悉流程,经验丰富。冲锋在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王改说。
今年8月7日,我市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开始。当天早晨7点,刚下夜班的王改,顾不上吃饭、休息就投入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天气炎热、防护服密不透风,她数次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但是,为了让群众少等待一些时间,她每次都是稍作休整就再次投入采样工作。连续两天,她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圆满完成了采样工作。
工作之余,王改坚持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尽力帮助他人。她兼任漯河医专教师,传授学生护理知识。她的科普文艺作品,在全市健康科普大赛中斩获金奖。
近年来,王改先后获得“最美护士”“抗疫天使”“优秀教师”“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