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8月20日 星期

赵怡雯:线上救援受灾群众


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阳光,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线上救援受灾群众的赵怡雯就是我市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本报记者 朱 红

7月20日起,我市22岁的青年志愿者赵怡雯主动开展线上救援志愿服务,通过电话、12个微信群,核实救援信息,对接救援物资,10天9夜,每天服务时间超过18个小时。截至8月4日,已成功对接救援受灾群众700多名。8月4日,记者采访了赵怡雯。

赵怡雯做这些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她小时候,父亲曾下水救出一个小男孩。父亲对她说,要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父亲的行为举止成为赵怡雯最好的“教科书”。

十天来,赵怡雯将接到的寻人、寻物信息一一核实,转发到线上救援各个群。“寻人启事中,我记忆最深的是在9个小时内成功找到一名失联者。7月23日上午10点,我在一个微信群内收到失联者家人的求助。因暴雨,商丘的赵先生开着车失联,失联位置不详。我编辑信息转发到各个微信群后,当晚7点接到通知,赵先生在郑州中牟遇到洪灾。失联者父亲打电话报了平安,我的心才放下来。”赵怡雯回忆说。

几天来,赵怡雯共核实对接救援物资信息近万条。7月23日下午1点,爱心人士崔先生联系到赵怡雯,要捐赠800箱左右苏打水,却不知如何送往灾区。赵怡雯联系上新乡市卫滨区慈善协会,告知崔先生新乡最新路况。得知辉县灾情较严重,崔先生连夜赶路送物资,于23日晚送到新乡红十字会。“每当一批物资在我与前方的协调下安全到达,我心里就会很欣慰,觉得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赵怡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