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8月25日 星期

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扬帆谱新篇


■文/张 帆 图/本报记者 王晓东 焦海洋

漯河市2021年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郾城区分会场开工奠基仪式

亿通汽车科技产业园

小帅才食品生产线

世界先进的莲花医疗器械生产线

大型休闲购物中心

叮当牛饮品生产线

美丽宜居的城区

高标准粮田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著华章。郾城区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型攻坚砥砺前行,从严治党凝心聚力,圆满完成了区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20年,郾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亿元,年均增长6.3%、2.4%。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四大产业初具规模。“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推进,淞江产业集聚区功能全面提升,漯西工业集聚区成为全省首批8个专业化工业园区之一。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电商物流、职业教育、楼宇经济发展迅猛,嵩山路楼宇经济带、昌建总部经济港入驻企业达1500多家,电商交易额以每年20%以上的增幅增长,特色商业区跻身全省二星级服务业“两区”行列。现代农业稳步发展,16万亩高标准粮田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粮食总产量突破35万吨,粮食产业联合体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畜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德康农牧等25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该区连续13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区”称号。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项目为王”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三个一批”活动滚动推进,“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9.2%;开工建设129个重点项目,91个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微康益生菌系列项目成为亚洲产能最大的益生菌生产基地,漯河创新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农用益生菌产业园加快建设。开放招商实现突破,先后招引超亿元项目115个,成功引进江苏微康、美国方达、杭州泰格、上海恒翼等多个高层次生物医药博士团队入驻郾城,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0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16.6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先后召开服务企业、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等四个周例会70多次,处理复杂问题200多个,一批影响郾城稳定、制约郾城发展的疑难问题正在一一被解决。

攻坚克难成果辉煌

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去年仅用19天就实现了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三清零”,比全省提前了53天;全区医用口罩日产能占全市90%,为阻击疫情乃至驰援全国做出了贡献。今年,面对疫情反复,郾城区快速行动,扎实部署,坚持“日调度、日报告、零报告”,全力做好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区域协查等工作,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区镇村干部3500多人,全区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17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在郾城大地成为历史。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造林4.3万亩,打造城乡游园175个、生态水系15公里,空气优良天数比5年前增加98天,蓝天碧水成为美丽郾城的生态底色。防范化解了一批风险隐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以百城建设提质为载体,一体推进“四城同建”、城市“双修”、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完成城乡基础设施投资102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9.8%,比“十二五”末提高8.2个百分点。黄山路、解放路等11条“断头路”先后打通,小高庄、前周等动迁居民住上新房,碧桂园、蓝光等知名地产相继入驻,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改造老旧小区450个、背街小巷960条,整治“三无”小区400多个,黄山小区、海河小区改造成为全市标杆,黉学街、汉字文化园成为该区亮点,嵩山社区荣获“全国文明社区”称号,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贡献。城乡环卫市场化保洁实现全覆盖,农村道路、厕所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累计改造户厕3.9万户,建设“四好农村路”153公里,6万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龙城镇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裴城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孔沈邓村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该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十三五”时期,全区累计民生支出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9087元,年均增长7.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形势持续稳定,“零就业家庭”长期动态清零;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五年建设中小学7所、改(扩)建27所,新增学位2万多个;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均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50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成投用,海河社区被评为我市唯一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该区成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全省一类方阵,该区荣获“全省书法之乡”称号。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先后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全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区”“全省食品安全达标区”等称号。

5年来,郾城区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坚持执政为民不懈怠、坚持团结协作不折腾、坚持管党治党不松懈,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在严峻的形势中克难攻坚,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全区经济发展高质量。

今后五年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投资、消费协同拉动,实现总量、质量、均量“三量”齐升。

二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实现新突破。持续做大做强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致力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扶持重点企业上市,着力打造资本市场的“郾城板块”。创建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研发中心,职业教育、冷链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规模发展。

三是城乡融合形成新格局。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打造淞江产业集聚区、漯西工业集聚区、漯颍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三大产城融合引领区,厚植五里庙新城、龙江生态城、香陈湾新城三大新经济板块,形成新西环、漯颍快速通道、李漯路、龙江路西伸四条新经济带,催生规模化、区域化、协同化的新经济圈。

四是绿色发展达到新水平。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城市魅力更加凸显。

五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治理能力大幅提升,重大风险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六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显著提升,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正当奋楫扬帆。郾城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不负重托的使命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共同开创郾城区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