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变变 靳塬统
事迹关键词:为一所村小发展圆梦的党员夫妻
王变变,女,1986年生;靳塬统,男,1985年生,均为中共党员、禹州市花石镇观音堂小学教师。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是王变变、靳塬统夫妻二人的共同梦想。5年来,在他们的努力下,保住了一所即将撤并的村小,他们的梦想也得以实现。
2016年春,王变变接任仅剩2名教师、6名学生,即将倒闭的观音堂小学校长;靳塬统放弃乡镇中心校政教主任工作回村任教。夫妻二人筹资金、捐设备、访生源、义务美化校园。王变变的婆婆退休前是教师,退休后仍无偿到校上课,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公公被夫妻二人做通了工作,将投入40多万元新盖的面积达51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变成了学校。夫妻二人通过5年的努力,学生人数增加到256人,学校从教学点升格为完全小学。
王变变、靳塬统一家先后被评为许昌市最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王变变先后被评为许昌市教坛新秀、许昌市三八红旗手。靳塬统先后被评为许昌市最美教师、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
王爱红
事迹关键词: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乡村首席教师
王爱红,女,1985年生,中共党员,濮阳县文留镇东王庄小学教师。
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扎根乡村教育19年,不断尝试课程改革,改善学习环境,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在黄河滩上办出了有特色的乡村教育。作为河南省首批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她建工作室、招募团队成员,通过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个阶段开展活动,以“七个一工程”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乡村教育再上新台阶,并在今年的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情景再现了工作室从成立到壮大的点滴成长,点燃了一大批乡村教师的激情,被《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王爱红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第四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并入选河南省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元建周
事迹关键词:硕士毕业后毅然留教镇中的首批特岗教师
元建周,男,1984年生,中共党员,林州市采桑镇第一中学教师。
作为河南省首批特岗教师,元建周扎根乡村,潜心教育。他从教的第一站,远离镇区,条件艰苦,但他一干就是8年,挥洒汗水,无怨无悔。2015年,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以后,面对市区多所学校邀请,他毅然决然留在乡村。参加工作十余年,他走近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他自费购买图书,创建班级图书角;为学生做一顿饭,是他和学生交心的日常。安阳最美教师的鼓励金,他一分不剩,全部用于对孩子的资助。面对质疑,他总是憨厚一笑,朴实地诠释着一个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
元建周先后被评为安阳市优秀教师、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新华社以《太行深处最情牵》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申中华
事迹关键词:扶贫助教投身乡村建设的驻村第一书记
申中华,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漯河高级中学教师。
从教二十多年来,申中华坚持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首创“蓝青带教,点面结合”的带教方法,构建青年教师培养的“点面体系”。2020年3月,他到漯河市西城区阴阳赵镇水坑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与完善村中五类户的各项资料,帮助贫困户树信心、想办法。他帮村里解决“井井通”问题,争取到投资100万元的高压架电项目,解决村小学的围墙建设问题,促成村里第一条长1.6公里、投资80余万元的生产路在10天内完成修建。工作之余,他化身“义务教师”“就业导师”,自掏腰包购买教辅资料,为村里的初高中生和待业人员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开展“中华英才支持计划”志愿服务活动,激志成才、应帮尽帮。
申中华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朱奎鹏
事迹关键词:巧用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全能教师
朱奎鹏,男,1987年生,中共党员,郑州市第101中学教师。
作为党员,朱奎鹏在建党百年活动中,积极开发校史中的党史资源,参与学校和郑州广播电视台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他利用学校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时期的《新华日报》资源,主持策划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展览;积极联系郑州市博物馆,将博物馆的“郑州历史名人展”引进校园;在建党百年的纪念活动中,将校史中的郑州市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的历史发掘呈现,赢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作为郑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他不断创新班级育人方式,不断打造“年轻化、创新型、实践派”的班主任团队。
朱奎鹏曾获河南省德育先进个人、郑州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刘安娜
事迹关键词:因博学备受学生追捧的“偶像教师”
刘安娜,女,1978年生,中共党员,河南师范大学教师。
从教十余载,“教师育人,非一课之功,乃终身之事”是刘安娜始终坚守的信念。她的课堂从不以点名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出勤率,自如潇洒的执教风格、鲜活丰富的课程内容,常使她的课堂“拥挤不堪”。
她累计安排近20名考研学生吃住在自己家,保证学生全力考研,倾心帮已毕业学生设计公开课,向患病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她还致力于课堂改革探索,善用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方式,如短视频、时事新闻、音乐影视等,讲述深刻复杂的理念,实现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俱进。
刘安娜曾获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教学标兵等称号,两次获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19年5月,刘安娜获河南省师德演讲比赛冠军,同年被评为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张 峰
事迹关键词:义务辅导500名留守儿童的优秀班主任
张峰,女,1973年生,中共党员,新乡县大召营中学教师。
张峰是一名体育老师,也是一名班主任,看到自己班级学生英语成绩较差,她主动请缨教英语。2004年以来,张峰利用节假日义务辅导留守学生500多名。课下,她把自己的家当成了免费补习班、看护所,把其他老师和家长管不了的学生领回家住。先后有60多名学生吃住在她家里。她用自己不算多的收入,先后资助十几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她动员家人,不计得失,让一个个“迷途的羔羊”重拾信心,让一个个学困生重燃希望,考上理想的学校。
张峰曾获得河南省体育优质课一等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李芳式的好老师”和新乡市教学能手、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
陈 佩
事迹关键词:用大爱让乡村教学点重获新生的全科教师
陈佩,女,汉族,1987年生,中共党员,沁阳市西向镇屯头村教学点教师。
2018年9月,陈佩到屯头村教学点任教,当时这个教学点正面临“零招生”的窘境。她和中心小学的负责人三番五次到学生家中做工作,渐渐赢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作为全科教师,她认真上好每节课,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她自掏腰包,采取奖励的方式对孩子予以资助,同时发动亲朋好友及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累计捐资二十余万元。在她的努力下,屯头村教学点已有三个年级28名学生,生源“零流失”。
陈佩先后获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焦作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崔姗姗
事迹关键词:深入研究中医药、实现全国第一的“中基妈妈”
崔姗姗,女,1963年生,中共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师。
崔姗姗坚持教学第一的原则,爱生如子,曾携带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坚持上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购买学习资料;学生遇到危险时,不惜自己受伤去保护学生。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中基妈妈”。
崔姗姗在学校率先开展PBL(项目式学习)教学,主持开设《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并开展“中基实训教学”,填补本科实验与实训教学的空白。她还开设首门在中国大学MOOC运行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202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崔姗姗先后主持3项、参加2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和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梁 静
事迹关键词:引领智能优化领域发展的归国博士
梁静,女,1981年生,中共党员,郑州大学教师。
十几年前,梁静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求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海外科研机构提供的优厚待遇,坚持回国工作,将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书育人事业中。
梁静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呈现的新特点,结合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在她的指导下,本科生曹帅等人获得了“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硕士研究生王棚等人获得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博士研究生岳彩通在人工智能领域Top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归国12年,梁静从事群体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她的智能优化算法和标准测试函数集被67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个学科领域学者认可并推广使用。其先进教学及科研事迹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多家媒体报道。
张鹏程
事迹关键词:乡村小学的80后“校长爷爷”
张鹏程,男,1982年生,中共党员,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
80后的他,不到40岁,头发却已白了一半,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不少,平时在学校里,孩子们喜欢围着他叫“校长爷爷”。
2018年,时任清集镇申庄小学校长的张鹏程找到中心校领导请求调到自己的母校二郎庙小学,决心改变母校落后面貌。一到二郎庙小学,张鹏程就修缮楼顶、硬化操场,还建了食堂和宿舍,又在学校开办了一所幼儿园。每周两次夜里3点就起来,去买菜给孩子们做饭。他不仅垫付了十几万元建设幼儿园,还拿自己的工资补贴学校餐费,给孩子们加一些肉和水果。张鹏程说:“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来陪。”
2021年4月1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鸡腿”姑娘火了!背后还有个“80后白发校长”》为题,对“80后白发校长”张鹏程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周荣方
事迹关键词:育人更育心的“思政网红”
周荣方,女,1981年生,中共党员,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
她出身于思政课教师之家,父母都是非常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从幼儿园开始,她就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从教十余年,她经常聆听其他教师的课程,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她注重学生的感受,将思政课教学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展现出来,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近年来,她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组特等奖第一名、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第一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等。
今年4月2日,周荣方讲授了一堂以“什么是幸福”为主题的思政课,在讲到1966年2月26日焦裕禄魂归兰考的一幕时,她几度哽咽、潸然泪下,现场的学生都深受触动。这堂思政课直播,在互联网上成了“爆款”。网友们纷纷为她点赞,她也因此成为“思政网红”。